茅屋松扉水畔村,居人殊胜武陵原。
草深行径迷归路,花落春潮自到门。
石上暝琴期宿客,林间微月动清猿。
不知何处谢端宅,凄绝空江螺女魂。
茅屋松扉水畔村,居人殊胜武陵原。
草深行径迷归路,花落春潮自到门。
石上暝琴期宿客,林间微月动清猿。
不知何处谢端宅,凄绝空江螺女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乡村景象。诗人以“茅屋松扉水畔村”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通过“居人殊胜武陵原”,诗人表达了对这里生活的独特赞美,暗示此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远超于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
接着,“草深行径迷归路,花落春潮自到门”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动态之美。草丛深处的小径让人迷失方向,而春潮悄然无声地涌入门户,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力量。
“石上暝琴期宿客,林间微月动清猿”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石上弹琴,期待着夜宿的客人;林间微月之下,清猿的啼声打破了寂静,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最后,“不知何处谢端宅,凄绝空江螺女魂”以一种淡淡的哀愁收尾,引人遐想。谢端宅的所在未知,空江中螺女的灵魂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未了的故事,给整首诗增添了一抹忧伤的色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昔者曾怜佛桑贱,今来却见贵扶桑。
天鸡叫罢日才上,海蜃楼高霞正忙。
此时此花染欲醉,是株是朵茜成行。
都争茜颊堪千镒,谁问莲花似六郎。
漠漠辽水云,明明关山月。
迢迢万里城,历历饮马窟。
有妇哭声哀,哭城城为摧。
秦兵五十万,白骨雪成堆。
至今窟中水,犹是当时泪。
涓滴积成泉,长留在边地。
前年度辽西,渴马绕城嘶。
八月天已寒,雪飞沙路迷。
今岁阴山道,解鞍卧沙草。
魂随秋雁归,梦见家山好。
早晚向临洮,朔风吹节旄。
归骑大宛马,玉碗醉蒲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