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全文
唐 / 刘禹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

贪荣五綵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tàichángxiāoshìguānguīyǎngdōngdōu
táng / liú

xiōngjìnyuānluánguīxīnqièwènān
tānróngcǎisuìguàliǎngliángguān

shìshàncéngtiáodǐngxúngāigènglán
cóngjīnbiéjūnhòuchángxīngkàn

注释
兄弟:亲人。
鸳鸾: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归心:思乡的心情。
问安:问候平安。
贪荣:追求荣华富贵。
五綵服:五彩官服,象征地位。
两梁冠:古代官员的高级冠冕。
侍膳:侍奉饮食。
调鼎:烹饪调和食物。
循陔:遵循孝道,侍奉父母。
握兰:手捧兰花,象征高洁。
别君:与你分别。
德星:象征道德的星辰,比喻有美德的人。
翻译
兄弟如同鸳鸯般亲近,归乡之心急切询问平安。
为了追求荣华,他选择了五彩斑斓的官服,甚至戴上了代表高位的双梁冠。
他曾负责调理膳食,孝顺父母,亲手奉上佳肴。
从今往后分别,我常常会怀念与你共度的日子,就像仰望象征美德之星辰一样。
鉴赏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代创作的,名为《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弃官归隐的朋友——太常萧博士。这位萧博士即将离开东都(今洛阳),返回故乡。

首句“兄弟尽鸳鸾”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古代传说鸳鸯是相亲相爱的鸟类,常用来象征兄弟或朋友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意味着作者与萧博士之间如兄弟般的关系。

“归心切问安”则表达了对友人归乡之际的关心。这里的“归心”指的是回到家乡的心愿,而“问安”则是询问朋友是否平安,体现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句“贪荣五綵服,遂挂两梁冠”则描绘了一种放弃功名利禄的境况。五綵服指的是官员的正式服装,而两梁冠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这句话意味着萧博士已经放下了过去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愿,准备挂掉象征其身份地位的服饰和头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则记述了两人在朝廷中共事过往。这里“侍膳”指的是侍从饮食,“调鼎”意味着参与国家大事;“循陔”是巡视道路的意思,而“握兰”象征着品格高尚。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萧博士在朝廷中表现出的才能和品德的赞赏。

最后一句“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则表达了送别之后的无限哀愁。这里的“德星”指的是朋友的美好品德,“长忆”意味着将永远记住。这句话传达出作者在分别之后,对萧博士的品格和友情会长久铭记于心。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共事的回顾,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送别时的不舍与怀念。

作者介绍

刘禹锡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对雨

好是西湖醉后听,打窗惊柳隔堂屏。

莺花又送春光老,凫藻偏涵雨气腥。

曲按银筝何太急,杯行玉手不须停。

尊前便是巫山梦,莫道行云事未醒。

(0)

自遣

每每樽前惜岁华,牡丹开后似无花。

山中谩说秦为晋,海上难逢枣似瓜。

妄想既空无得梦,神仙所至即为家。

不须更问升沉事,看取西楼月又斜。

(0)

宿中书左司,呈上太尉丞相

天上谁开白玉堂,东垣列宿共辉光。

画屏雪映蓬山雀,锦帐云凝汉署香。

严尹世交怜杜老,扬州诗兴属何郎。

连云骑省乘风露,月过秋河夜色凉。

(0)

题王朋梅界画大都池馆图样

国初以来好时节,冶绿妖红盖阡陌。

乐游尽是勋贵家,人闹马嘶听不得。

细漆阑干辇子车,同载女子如蕣花。

车中马上目相许,蝴蝶梦满东西家。

牡丹台畔夜如昼,花炤银灯大于斗。

正月饮到三月中,乐地欢天古无有。

一朝花谢春复归,门锁池园空绿苔。

帘前尘覆珊瑚树,案上蝶栖鹦鹉杯。

豪华尽逐东流往,百年丹青化草莽。

当时命酒徵歌人,此日题诗画图上。

(0)

云闲物外人也其幽怀元尚不可一世而时混迹于声酒流赏于翰墨直寄其牢骚焉耳衣白先生赠句云『无事到心头岂徒然哉』敬演其意为寿·其二

吴歈按拍老弥精,字字雕梁落细尘。

看竹宾朋王大令,弹丝弟子李夫人。

奚囊字句收千巷,曲槛烟波坠一纶。

何物似君高逸处,锡峰窗外正嶙峋。

(0)

砺如索书扇上

白皙专城略有须,凝之原不羡封胡。

手推自喜调家婢,头责能容谑姊夫。

书问敬通能寄否,琴逢潘岳肯弹无。

衰门未有孙郎气,幸免人嫌将种粗。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