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至郡斋作寄所知》
《初至郡斋作寄所知》全文
明 / 王廷陈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刺史章初绾,交游迹已睽。

质随江北化,诺与汝南齐。

牒吏窥松径,舆人候药畦。

藉膏期不润,戴李保无蹊。

葵准公仪拔,棠如召伯栖。

疏慵优记马,奋激劣啼鸡。

那敢苍鹰效,频将白鹤携。

宦情缘病少,乡梦被愁迷。

投劾终如范,不堪诚类嵇。

何年衡岳上,初服遂攀跻。

(0)
鉴赏

此诗《初至郡斋作寄所知》是明代诗人王廷陈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初到郡府官署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过往友情的怀念。

首联“刺史章初绾,交游迹已睽”,点明诗人新任刺史,与往日的交游好友已难再相聚,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颔联“质随江北化,诺与汝南齐”,以江北、汝南两地的自然景象比喻,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自己坚守承诺的决心。

颈联“牒吏窥松径,舆人候药畦”,描绘了郡府官署的日常景象,牒吏在松林小径旁忙碌,舆人在药田边等待,展现了官府工作的繁忙与秩序。

尾联“藉膏期不润,戴李保无蹊”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奈与自省,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像李广一样公正无私,不受权势左右。

接下来,“葵准公仪拔,棠如召伯栖”运用典故,借葵花、棠梨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廉官员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古代贤臣的敬仰。

“疏慵优记马,奋激劣啼鸡”两句,通过对比疏懒与勤奋、慵懒与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那敢苍鹰效,频将白鹤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愿成为权力的鹰犬,而更倾向于保持高洁的品行,如同白鹤一般自由自在。

“宦情缘病少,乡梦被愁迷”揭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故乡的思念,宦海沉浮使他感到疲惫,乡愁却因忧愁而更加浓烈。

最后,“投劾终如范,不堪诚类嵇”表明诗人决心像范蠡那样适时隐退,避免官场的纷扰,同时也暗含对自己品格的自信,如同嵇康般正直不阿。

“何年衡岳上,初服遂攀跻”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期待有一天能像登山一样,克服困难,达到理想的高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也有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同时展现了诗人对清廉、正直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廷陈
朝代:明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猜你喜欢

送李十四山东游(一作山人东游)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
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
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
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
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
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0)

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
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
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
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
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
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0)

杂言送黎六郎(寿阳公之子)

冰壶见底未为清,少年如玉有诗名。
闻话嵩峰多野寺,不嫌黄绶向阳城。
朱门严训朝辞去,骑出东郊满飞絮。
河南庭下拜府君,阳城归路山氛氲。
山氛氲,长不见。
钓台水渌荷已生,少姨庙寒花始遍。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0)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0)

送元锡、杨凌

荒林翳山郭,积水成秋晦。
端居意自违,况别亲与爱。
欢筵慊未足,离灯悄已对。
还当掩郡阁,伫君方此会。

(0)

送中弟(一作送崔肃懿)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
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
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
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