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睡醒。茅店三声鸡唱警。车马萧萧。
弓箭行人各在腰。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
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
何曾睡醒。茅店三声鸡唱警。车马萧萧。
弓箭行人各在腰。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
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
这首《减字木兰花(其三)三入燕词》由清代诗人汪懋麟所作,描绘了一幅行旅中的凄凉梦境与对繁华生活的向往之景。
首句“何曾睡醒”,开篇便以疑问语气引出主人公的迷离状态,仿佛他从未真正沉睡,或是刚从梦中惊醒,心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接着,“茅店三声鸡唱警”一句,通过鸡鸣声唤醒了沉睡的旅人,也暗示着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随后,“车马萧萧”描绘了行旅的景象,马蹄声与车轮滚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寂寥的氛围。
“弓箭行人各在腰”一句,不仅点明了行人的身份——可能是士兵或猎人,还暗示了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以及潜在的危险。这一细节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紧张感。
接下来,“凄凉残梦”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梦中的情景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梦境的破碎与现实的残酷。而“倦眼瞢腾风露重”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疲惫与无助,风露的沉重仿佛加重了他的负担。
最后,“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表达了主人公对繁华生活和温馨家庭的向往。青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而“双叠鸳鸯在枕头”则形象地描绘了夫妻间亲密无间的场景,与前文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旅中的孤独、疲惫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春江晓鼓收更鼍,笋舆催上西城坡。
嵩阳散人蓝田吏,紫髯参军三语罗。
机云兄弟更奇绝,杖藜杂沓行逶迤。
孤芳冷蕊正明媚,却笑桃李空繁多。
卑枝横路霭香阵,远树山林扬素波。
石肠冷淡老眼暗,对此不忍空樽牺。
四宾衮衮饮翻河,攀花覆盏自起歌。
语剧嗔眉动轻皱,酒薰笑脸生微涡。
跳丸背我何太急,谁为返旆追羲和。
商量嫩蕊暂留住,后来载酒无蹉跎。
蓝田官舍碧山里,南北红蕖照明水。
公馀唤客坐晚凉,不独桃源真避世。
举杯欲酌还自愁,退之惭花不御李。
却持卮酒起谢花,我亦前言聊一戏。
就令妩媚正不恶,更向郑公观所以。
世情好恶苦不常,富贵相亲贫贱弃。
与花俱是天涯人,万事要同风过耳。
花闻我语为解颜,一笑凝然作川媚。
主人有酒君但倾,对花不饮竟何谓。
宰官况有弄丸手,坐解两家归两是。
花神莫浪疑山翁,翁心璧月当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