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昆明池送陈守之昆阳》
《赋得昆明池送陈守之昆阳》全文
明 / 区大相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昆明几百里,其上滇城开。

地涌黔巫去,波浮金碧回。

长堤罗郡邑,高澨出楼台。

莲叶冲凫起,菱花拂镜回。

鱼形看似石,沙影辨疑灰。

汉帝穿池拟,荆臣建国来。

伏流江底合,摇楫浪前催。

作润资良守,何烦习战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昆明池的壮丽景象和历史背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首先,诗人以“昆明几百里,其上滇城开”开篇,将昆明池的广阔与滇城的繁华生动展现出来。接着,“地涌黔巫去,波浮金碧回”两句,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了昆明池水的流动与色彩的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长堤罗郡邑,高澨出楼台”则进一步展示了昆明池周边的建筑景观,长堤环绕,郡邑林立,楼台高耸,构成了一幅繁华的都市画卷。而“莲叶冲凫起,菱花拂镜回”则将视线转向池中,荷叶与水鸟的互动,菱花与水面的映照,都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

“鱼形看似石,沙影辨疑灰”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水中鱼儿与沙石的相似,以及沙影在水面的微妙变化,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感知。

“汉帝穿池拟,荆臣建国来”则引入了历史的元素,提到昆明池的建造与历史人物的关联,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伏流江底合,摇楫浪前催”则描绘了昆明池的水下地形与划船的情景,展现了水的深邃与动感。

最后,“作润资良守,何烦习战材”表达了对昆明池作为水源地的重要性和和平用途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对战争的反感,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昆明池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区大相

区大相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猜你喜欢

次答庭干

岁晚周南见此翁,未应抵苦厌尘笼。

人须老后心方定,诗到工时例合穷。

饭颗尽从嘲杜甫,荆钗元不笑梁鸿。

倚楹三咏鸱枭句,始信《离骚》继国风。

(0)

陶君秀晋人尝为司竹监使因祖渊明尝游五柳庄为立五柳祠在县东西原方见有祠堂诗碑向禹城侯先生司竹时与扶风张明叙六曲李仲常凤翔董彦材从之学如白云楼海棠馆所谓胜游也兵后吾弟主之亦西州衣冠之幸感今慨昔不能不惘然也握手一笑知复何年敢先此以为质兼示鄠亭赵秀才·其一

家世江头令,风流竹里仙。

海棠烘晓霁,野笋淡春烟。

尊俎违今日,弦歌记昔年。

挂冠吾有意,送老白云边。

(0)

答张君美

我无茅一把,谁有橘千头。

应物机仍拙,忧时涕欲流。

谩违鱼鸟信,岂为稻粱谋。

老去轻三仕,诗来抵《四愁》。

(0)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其十八

一向传宣唤,谁知不复还。

来时旧针线,记得在窗间。

(0)

寄东林同参

东林屡有寄来诗,忙里何尝报一辞。

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

(0)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

懒答禅师一纸书,禅师佳句古谁如。

不才叹我垂垂老,美裕怜君绰绰馀。

断臂志能如慧祖,点胸终不似云居。

三关参到纵横处,识破黄龙脚似驴。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