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尚书挽词二首·其二》
《李尚书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伊水西头月,青山北脚云。

夜台无复晓,阴岭有时熏。

龙剑双埋没,庭兰竟郁芬。

不知门下客,谁刻道傍文。

(0)
翻译
伊水西边的月亮升起,青山脚下笼罩着云烟。
幽静的墓地不再有清晨,阴暗的山岭间偶尔飘来香气。
曾经的宝剑深埋地下,庭院中的兰花却依然馥郁芬芳。
我不知那离去的宾客,是谁在路边镌刻了这些文字。
注释
伊水:指伊河,古代中国河流。
月:夜晚的月亮。
青山:青翠的山峰。
北脚:山脚处。
夜台:墓地。
晓:清晨。
阴岭:阴暗的山岭。
熏:飘散的香气。
龙剑:象征贵重的剑,可能指墓主人的遗物。
埋没:被埋藏。
庭兰:庭院中的兰花。
郁芬:浓郁的香气。
门下客:指去世的主人的门客或追随者。
道傍文:路边的碑文或铭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悼念李尚书而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以伊水西头的月光和青山北脚的云雾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伤的氛围。"夜台无复晓"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怀念,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永恒。"阴岭有时熏"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暗示着亡者在地下世界的孤独与寂静。

诗人接着借"龙剑双埋没"象征李尚书的才华被埋没,"庭兰竟郁芬"则寄托了对其品德高尚的赞美,即使身故,其人格魅力依然如兰香般馥郁。最后,诗人以疑问语气询问,不知还有谁能够像门下的贤士那样,在道旁刻下追思的文字,表达了对后人缅怀先贤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后世的期许。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游山夜宿僧寺

翠袖倚天风,云封路万重。

屡登猿啸岭,频抚鹤巢松。

渔唱孤舟曲,僧撞半夜钟。

山空禅榻冷,月上碍星峰。

(0)

对弈青松边

对弈青松边,松云湿荷裳。

棋中有深机,浅识未易量。

知进贵知退,能弱还能强。

争先合顾后,得胜当虑亡。

轻剽或易失,迟重终寡殃。

将卒勿骄惰,士马须精良。

能以此众战,柔者必至刚。

(0)

沙市道中二首·其一

十里沙津绿树凉,长红小白粲林塘。

今年分外春光久,四月幽花夹道香。

(0)

次韵苏伯修侍御樊川游春·其二

我别长安四见秋,当时风景如梦游。

含元殿下麦初老,兴庆池头波欲流。

三春柳荫北轩井,千技柏暗南坊丘。

而今祇是成追忆,畴昔无因得久留。

(0)

送吕仲实佥宪广西

得官岭表众所恶,持宪广西君独荣。

士论翕翕似华衮,祖道粲粲皆簪缨。

榕叶晓看思禁柳,杜鹃晨听忆宫莺。

归来铁面如红玉,不尽论思献纳情。

(0)

闻驾幸开平不获瞻仰怅然有作

云裘浮翠漾朝暾,舜陛雍容引绀辕。

驼鼓一声离□馆,龙旗小队驻花园。

空闻祝軷西华道,不及瞻天建德门。

自是承平好行幸,薰风无乃圣躬烦。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