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
志士日夕心,呜咽声气吞。
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
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
时情习安宴,未办酬国恩。
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
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昏。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靖康建炎事,尝闻诸公言。
志士日夕心,呜咽声气吞。
新亭五十年,尘埃尚中原。
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
时情习安宴,未办酬国恩。
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
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昏。
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孙应时创作的,名为《送台州沈虞卿使君入朝(其二)》。诗中的“靖康建炎事”指的是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和建炎之役,即金兵侵入中原、徽钦二帝被掳的历史事件。这段历史让当时的志士们心怀忧虑,日夜思念着国家的命运,内心充满了悲凉与不平。
“新亭五十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尘埃尚中原”则是说这些历史的伤痛犹如尘埃,依然笼罩在大地之上。诗人通过“君王大经略,梦想天河翻”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变革的期待。
然而,“时情习安宴,未办酬国恩”显示了当下的平静生活与过去未能报效国家之恩的矛盾。诗人认为“修攘亦有序,此事难遽论”说明复兴之路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最后,“所要夙昔怀,勿以暮气昏”劝诫人们要保持昔日的抱负和志向,不应因为年龄增长而心态变得模糊。全诗结尾“为公一悲歌,风云澹乾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寄托,以及对于天地间风云变幻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对于国家危亡和个人使命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