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
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我虽官在朝,气势日局缩。
屡为丞相言,虽恳不见录。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
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
入海观龙鱼,矫翮逐黄鹄。
勉为新诗章,月寄三四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家中藏书丰富,学习气氛浓厚。开篇即写“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展示了主人的藏书之丰富,且这些书籍都未被深入研读,只是表面扫过。这反映出主人虽有雄心,但实际行动上却未能深耕。诗中“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一句,则表现了对古圣先贤作品的敬仰之情。
接着,诗人转向自身经历,“行年五十馀,出守数已六”,表明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并多次担任地方官职,但每次都未能长久。“京邑有旧庐,不容久食宿”则透露了一种不得志的哀愁。
诗中还写及“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显示了朝廷内竞争激烈,自己虽身在朝堂,但权势日渐减弱。对此,诗人曾向丞相进言,却始终未被采纳,这种无力感也在诗中有所体现。
“送行过浐水,东望不转目”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的抒发,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和未来的一种无奈。最后,“今子从之游,学问得所欲”则是鼓励友人去追求知识与理想,不受世俗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个人经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