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
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
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
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
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
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
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所见的景象和心境。客行逢日暮,表明诗人是一位旅者,在日落时分遇到了河岸边的晚洲;结缆晚洲中,则是说他将马匹拴在这个地方,准备过夜。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古代旅行者的生活场景。
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描写的是一个边塞之地的景象。戍楼指的是军事哨所,它因为地势险要而显得更加坚固;村路则是通向这片边远地区的道路,它们蜿蜒曲折,最终都汇入江中,显示出一种偏僻与幽深。
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是对景色的一种写实和抒情。水流随着天空中的云彩而显得深邃莫测,而远处的山峰则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金红色的美丽。
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是诗人对远方某个地点的一种怀念和向往。"一柱观"可能是指一个突出的建筑物或是某种标志性的事物,而"欲轻千里风"则表现了诗人想要乘着风,轻松地跨越千山万水,抵达那遥远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自由自在的心境。
佩纫幽兰,歌拈红豆,并倚娉婷。
尽愁人挥洒,登临觞咏,催归送远,边怨闺情。
携向碧窗妆镜侧,轻唤起、盈盈翠袖擎。
瑶台上、飞琼萼绿,争似卿卿。
讶光清凝赋粉,待细研石黛,染就丹青。
谱霜浓月晕,寒鸦落木,孤蓬夜雨,长笛离亭。
一抹苍烟鸿影,看几点、环螺接楚城。
标题处,把霜毫空阁,半摺云屏。
竹弄轻寒,又廉纤、酿出离愁多少。
香车待觅,小径湿烟难扫。
萧条院宇,渐绿长、满阶芳草。
自望千里行云,雁足不传书到。黄昏最怜人悄。
正疏帘半卷,一灯相照。十年旧事,顿使暗萦怀抱。
寒衾倦听,和莺语、隔窗催晓。
肠断是、零落梨花,好春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