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竟无策,怀归多苦吟。
秦城连北斗,越客奏南音。
宦薄从薪积,时危叹陆沉。
独醒良不易,谁识七贤心。
报国竟无策,怀归多苦吟。
秦城连北斗,越客奏南音。
宦薄从薪积,时危叹陆沉。
独醒良不易,谁识七贤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的《端阳后一日刘觐国招酌署中三首(其二)》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奈,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境。
首句“报国竟无策”,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大事,却束手无策的无奈与痛心。接着,“怀归多苦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这种情感带来的痛苦与挣扎。
“秦城连北斗,越客奏南音”两句,运用了空间与时间的对比,秦城与北斗的遥远,与越客南音的相隔,象征着诗人与理想、与故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漂泊。
“宦薄从薪积,时危叹陆沉”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宦海浮沉,生活艰难,而时局动荡,让诗人感叹不已。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时代危机的忧虑。
最后,“独醒良不易,谁识七贤心”表达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同时也流露出知音难觅的孤独感。七贤,通常指古代几位著名的隐士或高士,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冷云去仍来,冻雨落还歇。
平明一篙涨,珍重送船发。
端成南溪泛,宁复东堂谒。
何时公三日,请泽看山笏。
恩勤一未报,终古铭肌骨。
幡幡迹虽远,耿耿心不没。
门阑如水波,永印此孤月。
玉叶重英意已芽,新移竹外小横斜。
东斋何似春工晚,铁树已花梅未花。
碧瓦朱甍上牛斗,妙墨新题森锁钮。
使君笔力挽春来,一夜飞花暗梅柳。
南山与楼相对高,向来千载争雄豪。
八分三字一弹压,众峰戢戢如儿曹。
人间盛事天不隔,急催此雪成三白。
未论千古福邦人,先卜明年满冈麦。
东风酒面吹凝酥,不辞醉倒归相扶。
短歌万一传乐府,湛辈亦与公名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