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观风寄,登堂识老成。
忘年见交态,把酒话诗情。
别去如三岁,书来忽九京。
却思凭槛语,忍遽勒公铭。
忆昔观风寄,登堂识老成。
忘年见交态,把酒话诗情。
别去如三岁,书来忽九京。
却思凭槛语,忍遽勒公铭。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挽吴给事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忆昔观风寄”,回忆起昔日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份情感如同微风拂面,温馨而难忘。接着,“登堂识老成”描绘了在友人家中相遇的情景,通过与长者的交流,诗人感受到了智慧与经验的传递,这一场景充满了敬意与学习的氛围。
“忘年见交态,把酒话诗情”则展现了两人超越年龄界限的深厚友谊,他们以酒为媒介,畅谈诗歌,分享彼此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灵感,这份情感的交流显得格外真挚与深刻。
然而,“别去如三岁,书来忽九京”两句,笔锋一转,表达了分别后的思念与哀痛。诗人感叹分别仿佛已过三年之久,而友人的书信却突然从九泉之下传来,这不仅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也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痛与不舍。
最后,“却思凭槛语,忍遽勒公铭”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交谈的渴望,以及面对友人逝世的无奈与哀伤。他希望能在友人墓前倾诉心声,但又深知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只能将对友人的怀念与敬意,通过碑铭的形式永远铭记下来。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文关怀。
有约携壶九日游,扶筇选胜豁双眸。
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旷寒生落木愁。
浊酒故饶狂士态,黄花羞插老人头。
凭高不管风吹帽,坐破屏山一色秋。
淳熙元年九月尾,菊未落英梅破蕊。
从来两美难必合,今忽得此一笑喜。
人言地瘴物失时,进忌太蚤退苦迟。
老夫亦岂不自觉,姑与饮酒仍赋诗。
忍令芳草直为艾,封植嘉树宁少待。
夕餐九华可无死,却期老岁于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