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山后又看山,知在钱塘胜槩间。
老大薄游颜独厚,绝无新句脍人寰。
平林山后又看山,知在钱塘胜槩间。
老大薄游颜独厚,绝无新句脍人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平林之中,沿途所见之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年岁渐长后的感慨。
首句“平林山后又看山”,以平缓的笔触勾勒出舟行于林间,山峦起伏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诗人似乎在欣赏着不断变换的风景,每过一处山岭,便能见到另一番景色,这种连续不断的美,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
次句“知在钱塘胜槩间”,点明了诗人所处之地为钱塘江畔,这里的“胜槩”即指美景。钱塘江以其壮丽的潮涌闻名,诗人在此地,无疑能够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风光。这一句不仅提到了地点,也暗示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老大薄游颜独厚”,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年岁渐长的感慨。在这样的旅途中,面对美景,诗人的表情显得格外丰富,或许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或许是对自己当前心境的描绘。这里的“颜独厚”,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厚,即使是在旅行中,也能保持一种独特的表情和情绪,展现出一种成熟而深沉的美感。
最后一句“绝无新句脍人寰”,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创作的自谦。在如此美丽的景色面前,他感到自己难以创作出新的诗句来表达这份感受,这既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敬畏之心。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即便是最伟大的诗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时,也可能感到词穷,无法完全捕捉到那份震撼人心的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舟于平林之中,沿途所见之景的美丽与内心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谦逊态度。
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
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
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
蕊繁蚁脚黏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
庐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
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
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
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白铜鞮上惭清明。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应得烟霞出俗心,茅山道士共追寻。
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长啸每来松下坐,新诗堪向雪中吟。
征南幕里多宾客,君独相知最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