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兵朝出塞,胡马夜临关。
咫尺云中烽火,羽檄满长安。
幸赖君王神武,报道天声不杀,黠虏望风还。
庙谟皆帝力,仁义炳如丹。是何心,甘战斗,恣贪残。
忍使农耕荒却,机杼尽抛闲。
堪叹沿边饶将,可惜连营劲卒,冻苦雪霜寒。
果谁驱铁骑,直捣贺兰山。
汉兵朝出塞,胡马夜临关。
咫尺云中烽火,羽檄满长安。
幸赖君王神武,报道天声不杀,黠虏望风还。
庙谟皆帝力,仁义炳如丹。是何心,甘战斗,恣贪残。
忍使农耕荒却,机杼尽抛闲。
堪叹沿边饶将,可惜连营劲卒,冻苦雪霜寒。
果谁驱铁骑,直捣贺兰山。
这首明代夏言的《水调歌头·其三》以边事为题材,通过描绘汉军与胡马的紧张对峙,展现了战争的紧迫和国家的军事策略。"汉兵朝出塞,胡马夜临关",这两句形象地刻画了边境的紧张局势,暗示敌我双方行动迅速,战斗一触即发。
"咫尺云中烽火,羽檄满长安",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紧急,烽火连天,军情告急的信息迅速传至京城。接下来,诗人赞扬了君王的神武和仁义,"幸赖君王神武,报道天声不杀,黠虏望风还",表达对朝廷决策的信心,认为敌人闻风而逃,得益于皇帝的英明领导。
"庙谟皆帝力,仁义炳如丹",肯定了国家政策的力量,强调仁义是制胜之道。然而,诗人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何心,甘战斗,恣贪残",批评了战争背后的残酷和对百姓生活的破坏。
"忍使农耕荒却,机杼尽抛闲",表达了对农业生产遭受严重影响的忧虑,妇女们的纺织也被迫中断。诗人感慨边疆将领的无能,"堪叹沿边饶将,可惜连营劲卒,冻苦雪霜寒",指出将领们未能有效保护士兵,导致他们受冻挨饿。
最后,诗人发出质问:"果谁驱铁骑,直捣贺兰山",表达了对真正能够领导军队深入敌境,直取贺兰山的英勇将领的期待,希望有人能结束战争,恢复和平。
总的来说,这首词既展示了战争的严峻,又寄寓了对和平与仁政的向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文竹走马自天明,主人倒屣争相迎。
广堂重席出俎豆,未交一面先含情。
传来古调何太清,谁能为此天籁鸣。
东廓丈人留希声,我亦舞雩咏归士。
感此欲作相思行,人生役役苦何事。
昨日金石今蓬萍,君知惜时胜惜名,名利可还君莫撄。
山家浊醪不踰斗,儿童争起为宾寿。
侄也走前欲致辞,问之阿舅开筵久。
此月二日五十期,视昔薛君命更奇。
辟恶仙家早成药,长命人家竞续丝。
门前山色半无有,盈盈新塘才数亩。
对饮荷枝自带香,笑爱榴花堪侑酒。
知尔渭阳动所思,为尔停杯书此词。
半生已得林泉乐,劝客休令歌舞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