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人卖韭黄,腊月破春光。
土室芳根暖,冰盘嫩叶香。
十金酬好价,一箸惬初尝。
何以江南种,青青雪里长。
都人卖韭黄,腊月破春光。
土室芳根暖,冰盘嫩叶香。
十金酬好价,一箸惬初尝。
何以江南种,青青雪里长。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北平十二咏·韭黄》描绘了北平(今北京)冬末春初时节的一幕生动景象。诗中,诗人通过“都人卖韭黄”这一细节,展现了京城市场上的早春气息。尽管是腊月寒冬,但韭黄在土室中得以温暖生长,其嫩叶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十金酬好价”一句,反映出韭菜黄因其稀有和时令价值而被人们高价购买,体现出人们对新鲜事物的珍视。“一箸惬初尝”则描绘了人们品尝这道美食时的满足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
最后两句“何以江南种,青青雪里长”,诗人不禁疑惑,为何在江南也能在雪中培育出如此鲜嫩的韭菜,暗示了北平的韭黄可能来自南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绿色生态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韭菜黄为载体,既展示了季节更替,也寓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