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喔鸡声促曙光,劳劳人起戒行装。
乱离几厌兵戎苦,迢递徒悲道路长。
半榻云窝犹未暖,一宵萍水又他乡。
何时得似王摩诘,睡听啼莺懒下床。
咿喔鸡声促曙光,劳劳人起戒行装。
乱离几厌兵戎苦,迢递徒悲道路长。
半榻云窝犹未暖,一宵萍水又他乡。
何时得似王摩诘,睡听啼莺懒下床。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在田家住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咿喔鸡声促曙光”以鸡鸣声唤醒了黎明的曙光,生动展现了乡村清晨的宁静与生机。次句“劳劳人起戒行装”则描绘了人们忙碌地起床准备行装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奔波与忙碌。
接着,“乱离几厌兵戎苦,迢递徒悲道路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流离失所的深切感慨,以及对远方道路漫长、旅途艰辛的无奈与悲伤。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忧虑。
“半榻云窝犹未暖,一宵萍水又他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漂泊感。半榻云窝暗示了住宿条件的简陋,一宵萍水则形象地比喻了短暂的停留如同浮萍,强调了诗人对异乡的陌生与不适应。
最后,“何时得似王摩诘,睡听啼莺懒下床”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希望像王维(字摩诘)那样,能够在自然中安逸地入睡,听着黄莺的啼鸣而懒得起床。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其对宁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自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上巳已过旬日,西湖尚有游人。
老人复归闭户,户外百事日新。
呼童试问筑室,春晚何日堂成。
我家旧庐江上,隐居三世相因。
晏子不愿改卜,我今已愧先君。
始有苟合则止,已老姑欲安身。
西望烝尝有处,传家图史常陈。
门中此外何事,世故有耳不闻。
食讫趺坐日昃,此心皎皎常存。
万事汝勿告我,婚嫁自毕诸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