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冈山皆故主,担头天地一閒人。
此生不用平津策,笑负初心有买臣。
眼底冈山皆故主,担头天地一閒人。
此生不用平津策,笑负初心有买臣。
这首诗《樵》由明代诗人张子翼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山间樵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
“眼底冈山皆故主”,开篇以“眼底”二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山峦起伏,仿佛都是老友旧主,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担头天地一闲人”,接着描述了樵夫的形象,肩扛柴担,行走于天地之间,却自视为“闲人”。这里的“闲人”并非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指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与自在,与世无争,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宁静与和谐。
“此生不用平津策”,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平津策,原指汉代名臣贾谊的《治安策》,此处借指世俗功利之策。诗人认为,自己这一生无需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笑负初心有买臣”,最后两句以西汉大儒朱买臣的故事为喻,朱买臣曾因家贫卖柴而被人嘲笑,但最终成为一代名士。诗人在这里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被世人误解或嘲笑,也不改初心,依然坚守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山间樵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