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思家切,年来出使频。
叨居外台客,长作异乡人。
紫绶非吾愿,青山是旧邻。
秋风不归去,老却粤江莼。
春尽思家切,年来出使频。
叨居外台客,长作异乡人。
紫绶非吾愿,青山是旧邻。
秋风不归去,老却粤江莼。
这首《客思》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诗中以“春尽思家切”开篇,点明了季节更迭与思乡情绪的紧密联系,春去夏来,万物复苏,而诗人的心却在逐渐枯萎,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接下来,“年来出使频”一句,透露出诗人频繁外出公干的境遇,使得思乡之情更加难以排解。
“叨居外台客,长作异乡人”两句,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外台客”,即外任官员,长期远离故乡,成为他乡之人。这种身份的自我认知,既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也深刻揭示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寂寞。
“紫绶非吾愿,青山是旧邻”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官位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紫绶,古代官服上的佩饰,象征着权力与地位,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追求,反而将青山视为自己的老朋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
最后,“秋风不归去,老却粤江莼”两句,诗人借秋风未归、年华易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粤江莼,可能是指生长在粤江流域的莼菜,诗人用莼菜的衰败比喻自己年华老去,无法回到家乡,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表达了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感同身受,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