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杪垂虹石径横,葱青隐约见飞甍。
苍烟近带罗山秀,紫气遥含震泽晴。
何代高禅闻伏虎,有时清梵接啼莺。
暂来不为乘幽兴,道是春畬蚤已耕。
木杪垂虹石径横,葱青隐约见飞甍。
苍烟近带罗山秀,紫气遥含震泽晴。
何代高禅闻伏虎,有时清梵接啼莺。
暂来不为乘幽兴,道是春畬蚤已耕。
这首诗描绘了道场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首句“木杪垂虹石径横”,以“垂虹”形象地描绘出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而“石径横”则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给人一种探索未知的冲动。接着,“葱青隐约见飞甍”一句,通过“葱青”和“飞甍”的对比,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建筑的雄伟,仿佛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屋脊,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苍烟近带罗山秀,紫气遥含震泽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色之美,将山间的烟霭与远处的湖光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观。而“何代高禅闻伏虎,有时清梵接啼莺”则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赋予了道场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动的生命气息,伏虎与啼莺的描写,既体现了山林的野性,也暗示了修行者的静谧生活。
最后,“暂来不为乘幽兴,道是春畬蚤已耕”表达了诗人对道场山的短暂访问并非出于寻求幽静之乐,而是为了体悟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如同春天的耕耘,播种希望与收获。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道场山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