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馀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忆昨相逢凤山趾,驹隙骎骎馀半纪。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
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
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
东归虽复有民社,为米折腰良可耻。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
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
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
早岁结邻初有约,齿豁头童今老矣。
筑田预想傍田庐,负耒耦耕何日始。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杨时的作品,名为《寄游定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怀旧和对友人生活变化感慨的诗歌。
诗中的“忆昨相逢凤山趾”立即设定了一个回忆往昔相遇场景的基调,凤山趾可能是两人曾经共同攀登的地方。紧接着,“驹隙骎骎馀半纪”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一晃眼间已过去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君趋乌府近清光,陆海惊涛涨天起”则描绘出友人可能已迈入仕途,面对着严峻考验和波澜壮阔的事业前景。这里的“乌府”很有可能是指官场或朝廷。
接下来的“云帆大舸半摧溺,舣岸得全诚偶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在经历风波后幸运地保全初心,而“我时捧檄赴京渚,放浪江湖一浮蚁”则透露出了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所不满,可能是在官场中感到迷茫和无奈。
“谈书考古老无用,哺啜糟醨咀糠秕”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然而,这种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
随后的“东归虽复有民社,為米折腰良可耻”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生活的无奈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他可能感到在现实社会中为了生计而牺牲了部分自我,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情。
“市朝纷纷真羿彀,朔干燕弧不容拟”则是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惘。这里的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投身中地竟谁免,未信棘端能捍矢”表达出一种无力回天的情绪,而“重楼百尺卧玄德,问舍求田不须鄙”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和对未来生活状态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挣扎与不舍。同时,这也折射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精神追求与社会实际之间矛盾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