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林寄远居,坐卧见樵渔。
夜火随船远,寒更出郡疏。
雪迷登岳路,风阻转江书。
寂寞高窗下,思乡岁欲除。
荒林寄远居,坐卧见樵渔。
夜火随船远,寒更出郡疏。
雪迷登岳路,风阻转江书。
寂寞高窗下,思乡岁欲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荒林寄远居”,开篇即设定了诗人置身于一片偏僻而幽深的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这里的“荒林”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蕴含着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坐卧见樵渔”,诗人的日常生活与樵夫渔民紧密相连,他们的劳作场景成为了诗人静观的对象。这种生活让人感到宁静而又充实,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
“夜火随船远,寒更出郡疏”,夜晚时分,远处的火光随着行舟渐行渐远,而诗人的心中却是清冷的月色伴随着稀疏的郡邑消息。这里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了一个既有距离感又不失关联性的生活状态。
“雪迷登岳路,风阻转江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是大自然也给诗人的行动带来了障碍:雪花迷漫,使得上山之路变得艰难;而强烈的风势,则让江上的船只难以航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登岳”和“转江书”,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交流与隔绝的感受。
“寂寞高窗下,思乡岁欲除”,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坐在高窗之下,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家园的思念。随着年节的即将到来,这份思乡之情也变得更加迫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共同构筑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山水图。
长空淡碧,素魄凝辉,星斗寒相射。凤楼鸳瓦。
天风动,冉冉佩环高下。歌清韵雅。
对好景、芳樽满把。花雾浓,灯火荧煌,笑语烘兰麝。
千斛明珠照夜。况人如图画,明艳容冶。绣巾香帕。
归来路,缓逐杏鞯骄马。笙歌散也。
愁万炬、绛莲分谢。更漏残,惊听西楼,吹小梅初罢。
高馆含秋溪水平,白云一榻临空清。
云影天光入怀抱,玉楼银阙无人行。
滔滔活水源头落,却笑奔流争万壑。
雪照梅檐坐月明,露泻荷盘见鱼跃。
长安车马多富儿,汗流浃背尘满衣。
谁识君心有真乐,沙头白鸟犹忘机。
上苑莺调舌。暖日融融媚节。
秦晋新婚,人间天上真奇绝。
傅粉烟霄,倾国神仙列。彼此和鸣,凤楼一处明月。
歌喉佳宴设。鸳帐炉香对爇。
合卺杯深,少年相睹欢情切。
罗带盘金缕,好把同心结。
终取山河,誓为夫妇欢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