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渺渺知何处,只楼台,空千古。
指点江天天外路,苍茫樊口,迷离云杜,极目哀鸿去。
春阴漠漠层阑护,过客谁能更题句?
好景一时都领取,烟生渔港,月沉沙渚,鹦鹉洲边雨。
仙踪渺渺知何处,只楼台,空千古。
指点江天天外路,苍茫樊口,迷离云杜,极目哀鸿去。
春阴漠漠层阑护,过客谁能更题句?
好景一时都领取,烟生渔港,月沉沙渚,鹦鹉洲边雨。
这首《青玉案》由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怀旧情感的画面。诗中以“仙踪渺渺知何处”开篇,营造出一种飘渺而神秘的氛围,引人遐想。接着,“只楼台,空千古”,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空旷,楼台虽在,但已物是人非,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指点江天天外路,苍茫樊口,迷离云杜”几句,将视线拉远,描绘了一片辽阔的江天景色,樊口和云杜则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过往的故事与人物。紧接着,“极目哀鸿去”一句,通过“哀鸿”这一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过往人物的怀念。
“春阴漠漠层阑护,过客谁能更题句?”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阴霾,以及过往的过客,他们或许曾在这样的景色下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但现在却无人能再续写这风景的故事。最后,“好景一时都领取,烟生渔港,月沉沙渚,鹦鹉洲边雨。”总结了整幅画面,烟雾缭绕的渔港、月光下的沙洲、以及雨中的鹦鹉洲,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景象,让人不禁沉思于自然之美与人生之短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