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才隔岭,宛转足千盘。
冰箸垂流细,松涛翻响寒。
禅枝延慧日,色界作空观。
既曰应如是,何生法喜欢。
少林才隔岭,宛转足千盘。
冰箸垂流细,松涛翻响寒。
禅枝延慧日,色界作空观。
既曰应如是,何生法喜欢。
这首诗描绘了少林寺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庄严,以及其内在的禅意。首句“少林才隔岭,宛转足千盘”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前往少林寺的道路蜿蜒曲折,仿佛与世隔绝,隐含着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接下来,“冰箸垂流细,松涛翻响寒”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冰凌的晶莹剔透与松涛的阵阵回响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冷而肃穆的氛围,暗示了少林寺作为佛教圣地的宁静与庄严。
“禅枝延慧日,色界作空观”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禅枝象征着佛法的延续,慧日代表智慧之光,色界则是佛教中指物质世界,此处“作空观”强调了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内心的空灵。最后,“既曰应如是,何生法喜欢”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与感悟,即既然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应当如此,为何还会产生对法的喜好或执着呢?这句蕴含了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少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佛教哲学思想,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几州陵变谷,经月雨为霖。
世事今如此,西风动客心。
白首扁舟□访寻,江山□□□登临。
□□□是□藏处,□□平生赏爱心。
朱门不锁走朱轮,东省仙材昼锦人。
石上云轻林屋晓,花头露重洛阳春。
谢公棋战乌巾静,裴令吟高绿野新。
他日南园真可乞,满池烟水正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