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桐枯已久,补桐枝复纠。
流阴窗隙驰,试问可补否。
老桐枯已久,补桐枝复纠。
流阴窗隙驰,试问可补否。
这首诗以“补桐”为题,寓含哲理与寓意。诗人通过描述老桐树的枯萎与新枝的生长,以及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首句“老桐枯已久”,描绘了老桐树历经岁月洗礼,逐渐枯萎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终结或事物的衰败。接着,“补桐枝复纠”一句,转而描绘新生,老树虽已枯萎,但新枝却在努力生长,展现出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力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流阴窗隙驰”一句,将时间比作从窗户缝隙中快速流逝的光阴,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飞逝之快。诗人在此处提出疑问:“试问可补否?”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无法挽回的感慨,也暗含着对生命价值和时间利用的深思。诗人似乎在询问,面对时间的流逝,我们是否能够找到弥补或珍惜的方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