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密雨晓来晴,麦实增腴黍怒生。
欲识塞山殊特处,朱明乃觉飒寒迎。
昨宵密雨晓来晴,麦实增腴黍怒生。
欲识塞山殊特处,朱明乃觉飒寒迎。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自然界的生机勃勃。首句“昨宵密雨晓来晴”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场夜雨过后,清晨天空放晴的场景。接着,“麦实增腴黍怒生”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对农作物生长的滋养作用,小麦更加丰盈,黍子也蓬勃生长,展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欲识塞山殊特处,朱明乃觉飒寒迎”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视角转向了特定的山峦——塞山。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朱明”(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象征着夏天的开始)与“飒寒”(秋风的寒冷)的交替,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这句话不仅描绘了塞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转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季节变换的美妙,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自然和时间的哲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山路秋阳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