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知何许,宵行有底忙。
自疑缘寸草,不敢近扶桑。
琐碎岂堪数,神奇安得长。
微风迹未扫,更待九秋霜。
日出知何许,宵行有底忙。
自疑缘寸草,不敢近扶桑。
琐碎岂堪数,神奇安得长。
微风迹未扫,更待九秋霜。
这首诗《萤火》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萤火虫在夜晚的奇妙景象与深邃思考。
首联“日出知何许,宵行有底忙”,以日出与夜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萤火虫在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萤火虫忙碌生活的不解与好奇。
颔联“自疑缘寸草,不敢近扶桑”,运用拟人手法,将萤火虫置于自然界的微小与宏大之间,既表现出萤火虫对生存环境的敏感与谨慎,也隐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颈联“琐碎岂堪数,神奇安得长”,进一步深化了对萤火虫的观察与感悟,赞美其虽小却蕴含着不凡的光芒,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微小生命体独特魅力的欣赏与敬意。
尾联“微风迹未扫,更待九秋霜”,以微风和九秋霜为背景,预示着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轮回,暗示萤火虫的生命虽短暂,但其光亮却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整首诗通过对萤火虫这一微小生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与对生命价值的独到理解,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东林蝴蝶西林舞,拍拍抱花香不语。
半破葳蕤妒合欢,染湿粉衣狂栩栩。
林间有女娇盈盈,单衫半整来花亭。
独立徘徊垂玉手,欲折花枝心恨久。
揉花碎花不足惜,蝴蝶何因与相识。
怕是梦中来阿欢,踌躇不得入重门。
错认红颜便相狎,痴魂不辨泪啼痕。
神灵所窟宅,厥惟祝融乡。
浮丘与安期,来往亦不常。
何者五仙人,各骑一色羊。
手持五谷穗,芃芃三尺强。
黍稷居两旁,粳稻居中央。
羊亦衔果蓏,以种遗炎方。
丰年再三祝,倏灭馀景光。
越人念粒我,春秋修蒸尝。
报赛若先农,水旱仍遑遑。
作观楚庭西,五仙列成行。
少者反当中,老者左右方。
膝前各一石,或蹲或翱翔。
或立或僵卧,大小相低昂。
抵触势有馀,角形弯以长。
言是羊所变,毛质皆青苍。
一卷自周时,摩挲历帝王。
斑驳见手泽,表里含光芒。
番夷多膜拜,薰用苏合芳。
馀窍出烟气,一缕何飞飏。
恍若白云核,氤氲所含藏。
尺寸天所留,所关乃雨旸。
吁嗟尔君子,言观来芝房。
南交多瑰货,不以充资装。
依依此怪石,三叹空徬徨。
《五仙观》【明·屈大均】神灵所窟宅,厥惟祝融乡。浮丘与安期,来往亦不常。何者五仙人,各骑一色羊。手持五谷穗,芃芃三尺强。黍稷居两旁,粳稻居中央。羊亦衔果蓏,以种遗炎方。丰年再三祝,倏灭馀景光。越人念粒我,春秋修蒸尝。报赛若先农,水旱仍遑遑。作观楚庭西,五仙列成行。少者反当中,老者左右方。膝前各一石,或蹲或翱翔。或立或僵卧,大小相低昂。抵触势有馀,角形弯以长。言是羊所变,毛质皆青苍。一卷自周时,摩挲历帝王。斑驳见手泽,表里含光芒。番夷多膜拜,薰用苏合芳。馀窍出烟气,一缕何飞飏。恍若白云核,氤氲所含藏。尺寸天所留,所关乃雨旸。吁嗟尔君子,言观来芝房。南交多瑰货,不以充资装。依依此怪石,三叹空徬徨。
https://shici.929r.com/shici/VUK5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