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焚书坑》
《焚书坑》全文
唐 / 章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fénshūkēng
táng / zhāngjié

zhúyānxiāo

guānkōngsuǒlóng

kēnghuīwèilěngshāndōngluàn

liúxiàngyuánláishū

注释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竹简和丝帛。
烟消:指字迹消失。
帝业:帝王的事业或政权。
虚:空虚,无实。
关河:山川险要之地,这里指函谷关和黄河。
祖龙居:指秦始皇的陵墓。
坑灰: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中的灰烬。
山东乱:指秦末农民起义,山东地区是起义的主要发源地。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起义领袖。
元来:原来,本来。
不读书:暗示他们并非因读书而起兵反秦,而是社会矛盾激化。
翻译
竹简和丝帛上的字迹已消失,昔日的皇朝基业成泡影。
函谷关和黄河未能阻挡始皇帝的陵墓,但它也无法守护他的帝国。
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悲剧和文化的毁灭。"竹帛烟消帝业虚"一句,通过对秦始皇焚书事迹的隐喻,表达了对当权者轻视知识、暴力摧毁文化传承行为的深切批判。"关河空锁祖龙居"则是对古代英雄辈出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落幕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进一步点明了焚书坑儒的后果。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代的刘邦和项羽又兴起新的动荡,这些历史事件层层叠加,使得文化的传承断裂,社会动荡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帝王暴行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稳定性的深切关怀。章碣作为唐代的诗人,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的政治事件进行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学素养。

作者介绍

章碣
朝代:唐   字:丽山   生辰:836—905年

章碣(836—905年),唐代诗人,字丽山,章孝标之子。唐乾符三年(876年)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 
猜你喜欢

四月池水满

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
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
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
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
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
假如云雨来,只是池中物。

(0)

吟四虽 杂言。

酒酣后,歌歇时。
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
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
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幸,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亦应得尽生生理。
[分司同官中,韦长史绩年七十余,郭庶子求贫苦最甚,徐郎中晦因疾丧明,予为河南尹时,见同年郑俞始受长水县令,因叹四子而成此篇也。
]

(0)

和高仆射罢节度让尚书授少保分司喜遂游山水

暂辞八座罢双旌,便作登山临水行。
能以忠贞酬重任,不将富贵碍高情。
朱门出去簪缨从,绛帐归来歌吹迎。
鞍辔闹装光满马,何人信道是书生?

(0)

早夏游平泉回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
疗饥兼解渴,一醆冷云浆。

(0)

送嵩客

登山临水分无期,泉石烟霞今属谁?
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

(0)

石上苔

漠漠斑斑石上苔,幽芳静绿绝纤埃。
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七香车辗来。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