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
花不成畦。折归灯下伴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
花不成畦。折归灯下伴凄迷。
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这首《卖花声》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独居秣陵西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我住秣陵西”,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居住地,秣陵即南京,暗示了远离繁华都市的隐居生活。接着,“西鸟秋啼”一句,以自然界的鸟鸣声作为背景音,渲染出一种秋日特有的寂寥氛围,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哀愁的基调。
“也无墨客对挥犀”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挥犀,原指文人雅士挥毫泼墨,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暗含了无人共赏、无人共鸣的孤独感。紧接着,“何处寻秋何处醉”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试图在寻找秋日美景中寻求慰藉,但最终只能借酒浇愁,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妹青溪”一句,可能是指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某种理想生活的向往,青溪象征着清澈、宁静的美好,与前文的秋日景象形成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下半阙转而描写日常生活场景。“寒菜两三畦。花不成畦。”这两句描绘了简朴的生活画面,寒菜虽少,却也生机勃勃,与上文的秋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珍惜与满足。随后,“折归灯下伴凄迷”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诗人独自一人在灯下,与寒菜相伴,感受到的是内心的凄迷与孤独。
最后,“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青门人缟袂,可能指的是友人穿着素净,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友人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淡墨曾题,则暗示了两人曾经有过共同创作或交流的经历,加深了情感的深度。
整体而言,《卖花声》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风雷开洞府,传自赤乌年。
峭壁斜倾地,盘云半覆天。
林抽千挺笋,池绽九华莲。
螺壳回旋入,蜂房芥蒂悬。
虚窗通白日,奥室聚苍烟。
石髓滋璚蕊,丹炉闭雪铅。
吴山唯此胜,张老是何仙。
轻举应霞外,冥搜破物先。
缅余问桃水,遂尔涉芝田。
憩涧心方寂,寻真兴已偏。
步凌青嶂出,杯倩紫云传。
落景幽襟积,飘蓬去路牵。
永怀餐大药,从此谢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