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家洛城里,况在天津畔。
行年六十五,当宋之盛旦。
南园临通衢,北圃仰双观。
虽然在京国,却如处山涧。
清泉篆沟渠,茂木绣霄汉。
凉风竹下来,皓月松间见。
面前有芝兰,目下无冰炭。
坐上有馀欢,胸中无交战。
冬夏既不出,炎凉徒自变。
荣辱既不入,富贵徒自衒。
恶闻人之恶,乐道人之善。
不行何趑趄,勿药何瞑眩。
谁谓金石坚,其心亦能断。
谁谓鬼神灵,其诚亦能贯。
予家洛城里,况在天津畔。
行年六十五,当宋之盛旦。
南园临通衢,北圃仰双观。
虽然在京国,却如处山涧。
清泉篆沟渠,茂木绣霄汉。
凉风竹下来,皓月松间见。
面前有芝兰,目下无冰炭。
坐上有馀欢,胸中无交战。
冬夏既不出,炎凉徒自变。
荣辱既不入,富贵徒自衒。
恶闻人之恶,乐道人之善。
不行何趑趄,勿药何瞑眩。
谁谓金石坚,其心亦能断。
谁谓鬼神灵,其诚亦能贯。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的《六十五岁新正自贻》,诗人以自述的方式,描绘了他在洛城天津畔度过六十五回岁的宁静生活。他身处繁华都市,但心境如山涧般清幽,享受着清泉环绕、茂木参天的自然之美,感受到竹林间的凉风和松间的皓月。诗中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不为外界炎凉荣辱所动,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善良,厌恶恶行,喜好美德。
诗人以"金石坚"和"鬼神灵"为喻,强调自己的决心和诚意,表明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守内心,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自我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