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竹深村好自由,眼前赢得去秦州。
云边野烧逢渠断,雪后春溪过驿流。
问路偶随渔父入,寻真空忆洞仙留。
湘累千古骚魂在,兰芷遥堪托荐羞。
桑竹深村好自由,眼前赢得去秦州。
云边野烧逢渠断,雪后春溪过驿流。
问路偶随渔父入,寻真空忆洞仙留。
湘累千古骚魂在,兰芷遥堪托荐羞。
这首明代诗人张羽的《次韵秦人洞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由的乡村景象。首句“桑竹深村好自由”,以桑竹环绕的村庄象征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向往。次句“眼前赢得去秦州”,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前往秦州(可能指偏远地区)的期待。
第三句“云边野烧逢渠断”,通过“野烧”和“渠断”,描绘了野外山火燃烧的壮丽画面,以及河流被阻断的场景,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和动态美。第四句“雪后春溪过驿流”,则转而写冬去春来,雪后溪水潺潺流经驿站,展现出季节更替的生机与活力。
第五、六句“问路偶随渔父入,寻真空忆洞仙留”,诗人随渔父深入未知之地,仿佛能感受到洞仙留下的神秘气息,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想象和追求。最后一句“湘累千古骚魂在,兰芷遥堪托荐羞”,以湘妃的典故,表达对高尚品格的敬仰,同时借兰芷之香,寓言自己对高洁情操的坚守,以及对前贤精神的传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观,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理思考,具有浓厚的田园诗风和隐逸情怀。
瘴岭荒云无雁度。身在天涯,还向天涯去。
花絮未堪漂泊苦,残春那更风兼雨。
海约云期终恐误。梦里家山,绝似芜城赋。
等是虚空无著处,人生何必江南住。
金缕新妆,过帖鸡时节,酥酪堆盘。
愁人合遇此日,旧腊刚残。
天公著意,厌萧条、游戏千般。
依约借,并刀剪水,和花飘到栏干。
边地没些梅柳,尽无情山色,飞去漫漫。
先生向来闭户,回避征鞍。
将裘换酒,踏琼瑶、领略春寒。
知只有,同心凤侣,高楼自捲帘看。
几阵杨花,院落凄然寒食。又堕向、送别楼侧。
任笙歌,阑珊去、旗亭野草如织。休说东风旧识。
为东风惹他相忆。自起捲帘,凝眸乍疑金勒。
有杜宇、声声将息。拚清泪,常流到、大江南北。
日长怕春倦,泪也有时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