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频劫掠,北岸人最苦。
贼来岸下杀,切莫渡江去。
十年频劫掠,北岸人最苦。
贼来岸下杀,切莫渡江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崧所作的《水南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战乱时期的社会景象。诗中通过“十年频劫掠”表达了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百姓深受其害。"北岸人最苦"一句,着重刻画了北方地区人民的苦难,他们饱受战争之苦,生活艰辛。
接下来的两句“贼来岸下杀,切莫渡江去”,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暴力与危险,警告人们在盗贼横行时,不要轻易尝试逃往对岸,暗示了江边可能也是不安全的避难所。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战乱年代民生凋敝,人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境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