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画面。"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一句,设定了秋天的乡村景象,官吏站在河岸旁,田野与竹溪相连,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丰饶的生活图景。
接下来的"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则描绘了一种节奏感和时间感。枫树成荫的地方有社日的鼓声,茅屋中传来午时的鸡鸣声,这些都是乡村生活中的平常事,却在秋天送别的情境下显得格外亲切。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一句,则描绘出自然界的生动景象。晚上,鸟儿在收割后的田野间喧哗,蝴蝶在秋天的草丛中自由飞舞,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季节的变换。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一句,则直接触及了送别的情景。驿站的建筑与皇宫的树木相邻,疲惫不堪的马匹不断地嘶鸣,这里透露出行者旅途的辛劳和对远去亲人的依依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秋日送别时的淡淡哀愁与温馨。诗人刘禹锡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将这份离愁寄托于每一个生动的画面之中,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萦绕心头的秋意。
霜天客病难,何况千里去。
空囊唯败锥,饥程如何度。
客店指煤烟,穷乌啄冰树。
丁丁羸马铃,终夜相伴住。
怀刺二十载,毕竟无一遇。
泻泪忆黄金,相仇复何故。
聪明百倍人,百算百成误。
日日扶摇风,不肯吹飞絮。
天高画戟门,谁是思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