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倚众木,木落识秋深。
不寐看明月,群公共此心。
清言倾永夜,遥思结幽林。
独有松间鹤,终宵和好音。
孤亭倚众木,木落识秋深。
不寐看明月,群公共此心。
清言倾永夜,遥思结幽林。
独有松间鹤,终宵和好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王氏园亭中所见所感,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深秋的宁静与孤独之美。首句“孤亭倚众木”以“孤亭”为中心,突出其独立之感,与周围树木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木落识秋深”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点明季节,暗示时间的流逝,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
“不寐看明月,群公共此心”,诗人难以入眠,独自仰望明月,心中涌起对朋友的思念,这种情感与月光下的群山共通,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共鸣。接下来,“清言倾永夜,遥思结幽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交流,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通过言语的交流,情感得以传递,仿佛连远方的幽林也感受到了这份情谊。
最后,“独有松间鹤,终宵和好音”一句,以松间鹤的和鸣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自然的和谐之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文人语多工,徽纆自绳纠。
啮虫至么么,谓可悬户牖。
胡为大车轴,贯心竟何有。
禦寇近道翁,纵此澜翻口。
景略疏救时,袖此无用手。
挂名青史中,遗笑传不朽。
后世为美谈,姓字记谁某。
二公廊庙资,力可扶宇宙。
如何唱酬间,爬剔便絮垢。
仁义虱其官,有益国家不?
三叹《商君书》,掩卷重搔首。
群山如斗形,华盖气独壮。
奋身地势高,目极天宇旷。
周回万象澄,一一来献状。
中江漾孤屿,濒海横叠嶂。
楼台市中居,棋列相背向。
烈风搅沧林,落日鸣白浪。
蜃气薄浮云,溟濛杳东望。
长濠浸寒水,短楫起渔唱。
同游岂特达,竟尔忘得丧。
山下出蒙泉,夷坐待清涨。
一掬襟怀空,自谓羲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