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潼关烦出将,指挥戎阵静无哗。
秋防帐里陈壶矢,夜逻山前拥鼓笳。
汉阁论功名已重,秦川在望路非赊。
五桥应有山林在,准拟题诗候小车。
三载潼关烦出将,指挥戎阵静无哗。
秋防帐里陈壶矢,夜逻山前拥鼓笳。
汉阁论功名已重,秦川在望路非赊。
五桥应有山林在,准拟题诗候小车。
这首《潼关送邹指挥还长安》是明代诗人殷奎所作,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与军事氛围,以及对友人归途的深切关怀。
首联“三载潼关烦出将,指挥戎阵静无哗”,开篇即以潼关的险要与频繁的军事行动为背景,赞颂邹指挥在此地的出色指挥,使得军阵秩序井然,没有喧哗,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
颔联“秋防帐里陈壶矢,夜逻山前拥鼓笳”,进一步描绘了潼关的军事生活场景。秋日的夜晚,防帐内摆放着箭壶,山前巡逻的士兵手持鼓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氛围,体现了军队的戒备状态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颈联“汉阁论功名已重,秦川在望路非赊”,转而表达对邹指挥功绩的认可与期待。汉阁象征着历史的功勋之地,秦川则代表归途的广阔与自由。此联既是对邹指挥过去功绩的肯定,也预示着他即将踏上归途,回归长安,享受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安逸。
尾联“五桥应有山林在,准拟题诗候小车”,以想象中的五桥和山林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邹指挥归途的美好祝愿。五桥象征着归途的便捷与顺畅,山林则是自然美景的隐喻,希望邹指挥在归途中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并在归家之时,以诗文记录下这份喜悦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潼关的军事特色与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是一首兼具军事情怀与人文关怀的佳作。
鹤驭凌云入紫微,水盘山绕五云飞。
松杉老尽无消息,犹得千年一度归。
乃翁儒林大宗匠,造化为炉铸卿相。
坐与文皇致太平,玉骨如尘汾水上。
斯文未丧不须嗟,仍喜郎君书起家。
等閒一第唾手得,以此报翁其未邪。
判北门事首峨豸,历阶而升姑少待。
斗米迫人成远征,云梦胸襟何足芥。
霜风猎猎吹征衣,登山临水伤别离。
丈夫富贵恐不免,万里扶摇方自兹。
廉纤细雨,殢东风如困。萦断千丝为谁恨。
向楚宫一梦,千古悲凉,无处问。愁到而今未尽。
分明都是泪,泣柳沾花,常与骚人伴孤闷。
记当年,得意处,酒力方融,怯轻寒、玉炉香润。
又岂识、情怀苦难禁,对点滴檐声,夜寒灯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