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慧忠偈·其二》
《示慧忠偈·其二》全文
唐 / 智威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

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

(0)
翻译
我本性本为空无,却因虚幻产生人我之分别。
怎样才能止息这种虚妄的情感,回归到空寂的境界呢?
注释
余:我。
本性:本质。
虚无:空无一物。
缘:因为。
妄:虚幻。
生:产生。
人我:人与我之间的区别。
如何:怎样。
息:止息。
还:回归。
归:回到。
空处:空寂的地方。
坐:静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智威的作品,名为《示慧忠偈(其二)》。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禅意与生命观。

“余本性虚无”,这里揭示了诗人对自身本性的洞察,认为自己的本性是虚幻和空无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佛教思想,强调万物皆为空,个人亦无法逃脱这一法则。这种认知带有一种超然物外、出世的哲思。

“缘妄生人我”,诗人进一步指出了自己乃至所有人类存在的根本原因——“缘”。在这里,“缘”意味着因果关系,即一切生命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前生的业力和缘分所致。这一观点也深受佛教因果循环思想的影响。

“如何息妄情”,诗人在问自己,或者说是在自我探讨,如何能够停止或平息那些虚幻不实的情感。这里的“妄”字同样带有佛教色彩,指的是执着于现象世界的错误观念和情感。

最后,“还归空处坐”,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回归到一个空无、超然的心灵状态中去,静坐冥想,以求得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这一行字流露出一种向往清净本真之境界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虚幻生命和情感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哲学的理解与实践。

作者介绍

智威
朝代:唐   号:“法华尊者”   籍贯:处州缙云   生辰:?—680

(?—680)唐僧。处州缙云人。俗姓蒋。家世业儒,年十八出家,投天台山国清寺章安为师。受具足戒。高宗上元元年,居轩辕炼丹山法华寺传教,号“法华尊者”。昼讲夜禅,手写藏典,习禅者三百,听讲者七百余。以法传慧威,时称智威为大威,慧威为小威。富有辞藻,有《桃岩寺碑》、《头陀寺碑》。为天台宗六祖。
猜你喜欢

观洛神图慨然有作三首·其三

轘辕伊阙两相望,草树离离自郁苍。

旧物祇馀金带枕,夜阑空断九回肠。

(0)

句·其二

早缘服玉肌能白,不为薰衣骨亦香。

(0)

咏梅杂诗·其十三

小小茅茨野老家,不随桃李竞春华。

欲知格韵真孤绝,秃尽千林始一花。

(0)

望行人·其一

望行人,行人在何所。燕雁不齐飞,参商竟相阻。

别以三秋为久,生以百岁为期。

不如还家对亲戚,浮名浮利徒尔为。

(0)

起桅

百尺桅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

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

(0)

送鞠十二朝散将漕二浙·其二

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秪劳形。

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四明久已无狂客,欲问天工乞箳篂。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