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杳霭路不分,野人作伴鹿与麇。
五月六月雨三日,千山万山皆白云。
平堤漫漫江水绿,翠树重重覆萝屋。
苔封石径绝行踪,持镵何处寻黄独。
模糊泼墨扫烟鬟,前代画手称房山。
郎官意匠得其趣,岚光不散迷孱颜。
多君生长山水窟,到处爱山常拄笏。
宁知皓首出榆关,坐对燕然惟咄咄。
天台雁荡浙水东,夜夜家山乡梦浓。
有待拂衣归旧隐,与君林下会相逢。
江村杳霭路不分,野人作伴鹿与麇。
五月六月雨三日,千山万山皆白云。
平堤漫漫江水绿,翠树重重覆萝屋。
苔封石径绝行踪,持镵何处寻黄独。
模糊泼墨扫烟鬟,前代画手称房山。
郎官意匠得其趣,岚光不散迷孱颜。
多君生长山水窟,到处爱山常拄笏。
宁知皓首出榆关,坐对燕然惟咄咄。
天台雁荡浙水东,夜夜家山乡梦浓。
有待拂衣归旧隐,与君林下会相逢。
这首明代诗人倪谦的《周秋官山水画为李员外题》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的静谧景象。首句“江村杳霭路不分”,以雾气弥漫的江村起笔,暗示了环境的幽深和路径的难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野人作伴鹿与麇”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表现出村民生活的淳朴。
“五月六月雨三日,千山万山皆白云”两句,通过连绵的雨和满山的云雾,展现了江南多雨季节的特色,以及山水间的空灵之美。接下来,“平堤漫漫江水绿,翠树重重覆萝屋”描绘了江边翠绿的堤岸、繁茂的树木和覆盖着藤蔓的小屋,展现出田园诗意的画卷。
“苔封石径绝行踪,持镵何处寻黄独”两句,通过苔藓覆盖的石径和寻找罕见草药黄独的动作,进一步突显出人迹罕至的隐逸之境。后半部分,诗人赞美了画师的技艺,称其如古代名家房山,作品富有韵味,令人沉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李员外的羡慕,他热爱山水,即使年老仍怀乡愁,希望能早日回归故乡。整首诗以山水画为引,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银床缓汲,玉砌新晴,栏影愔愔细。峭寒斜倚。
花阴畔、静把小铛亲试。云光露蕊。
遥拖映、柔烟几缕。松响消、匀写娇擎,姽婳春风意。
轻约䰀鬟鬌髻。看芳磁如雪,光映荑指。佩幽环脆。
参差近、顿唤馀酲教起。樱桃小婢。
越衬得、霍娘娇丽。珊枕边、徐嗅兰香,还带兰膏味。
并蒂疑花,俱飞同蝶,早来相逐相怜。
文窗幽窈,人玉与鬟烟。
几许春风消息,只探向、明镜台前。
鸳鸯字,背人学写,颠倒遍蛮笺。嫣然。
还自惜,回眸一笑,鹦鹉能言。
算碧楼红玉,总是前缘。
心喜宜男待女,花共草、入佩能全。
为欢好,一弦一柱。锦瑟趁华年。
红尘海里,好风光谁有。输与沧浪钓竿手。
信翩然、一苇目断空濛,烟草外,历历湘云楚岫。
谩随春浪去,路入桃源,肯为繁华暂回首。
岁晚若归来,纵鸥鹭忘机,莫系缆、汉南杨柳。
好乘兴、凌风访蓬莱,为说与麻姑,海桑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