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黄昏照短垣,一灯明灭尚留残。
衰颓但觉风霜苦,忧患不知天地宽。
坐想兴亡成感慨,起瞻星象倍辛酸。
冻琴弦断书帷冷,槭槭庭梧半夜寒。
缺月黄昏照短垣,一灯明灭尚留残。
衰颓但觉风霜苦,忧患不知天地宽。
坐想兴亡成感慨,起瞻星象倍辛酸。
冻琴弦断书帷冷,槭槭庭梧半夜寒。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的寂寞图景,通过对月光、灯火、风霜等自然元素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感慨。首句“缺月黄昏照短垣,一灯明灭尚留残”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月亮因缺而不圆,照在低矮的墙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气息。一盏灯光在微风中摇曳,不稳定的光线象征着内心的不安与期待。
“衰颓但觉风霜苦,忧患不知天地宽”两句,诗人通过对风霜的感受,表达了对生活困苦和忧患的体验。这里的“衰颓”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风霜”则象征着自然界的严酷,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坐想兴亡成感慨,起瞻星象倍辛酸”两句,则是诗人在夜静人稀时,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坐着时,不禁对过往的繁华与败落产生深深的感慨;而当他站起来仰望星空,心中的凄凉之情更加倍增。
最后两句“冻琴弦断书帷冷,槭槭庭梧半夜寒”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萧瑟与寂静。冻琴的弦线因寒而断,书案前的帷幕也被寒风渗透,而庭院中的梧桐树在夜晚发出清冷的鸣声,加剧了整体的寒冷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