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文献,开国有先。德配感生,对越在天。
练日得辛,来止灵坛。神其锡羡,瑞应猗兰。
皇矣文献,开国有先。德配感生,对越在天。
练日得辛,来止灵坛。神其锡羡,瑞应猗兰。
这首诗歌颂的是古代帝王的德政和祀典制度,展现了帝王与神灵沟通、感谢生灵赐福的情景。语言庄重而又富有节奏感,每个字词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皇矣文献,开国有先"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祖先开创基业的尊崇与敬仰,"德配感生"则是说帝王之德能够普及万民,感动天地之间的生命。"对越在天" 一句强调了帝王与上天沟通的超然境界。
"练日得辛,来止灵坛" 描述的是祭祀活动中的庄严仪式和时间的选择,反映出古人对于祭祀时刻的精确计算与神圣感。"神其锡羡,瑞应猗兰" 则是对帝王祈求福佑所得之吉兆的描绘,这里的“锡羡”指的是神灵的恩赐,而“瑞应猗兰”则象征着祥瑞之气的降临。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尊崇、帝王德政的赞颂以及祀典活动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祖先与天命的敬畏,以及祭祀文化中对神圣感和仪式严谨性的追求。
半春橐笔走东华,时典朝衣付酒家。
折简忽烦前辈字,插瓶初见数枝花。
谈深玉局翻仙谱,渴想金茎试露芽。
应为主人吹律暖,玳帘开处燕飞斜。
婿也予之徒,九岁侍函丈。
翼翼而油油,淳质及蒙养。
熏陶十年深,端士早心赏。
命志迥不凡,为文谢浮响。
岂徒青云器,卓有古贤想。
昔者桓少君,鲍宣乐偕往。
所贵在同心,高风千载仰。
贫富虽易位,斯意良可仿。
娶妇娶和柔,嫁女嫁倜傥。
二语本邵坤道善承天,诸福载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