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月忽已晏,赏心遂蹉跎。
薄言采秋菊,于彼南山阿。
杖藜古兰若,班荆多娑婆。
上方秋杪集,中秋白云多。
野果被清露,石竹缘长坡。
搔首徒延伫,怀人独行歌。
陈王布金地,蟋蟀鸣寒莎。
淡然释氏子,白首心匪他。
为予别三杰,玉石了不讹。
香坂有芳蕙,平池有高荷。
二者岂不美,如此日夕何。
芳月忽已晏,赏心遂蹉跎。
薄言采秋菊,于彼南山阿。
杖藜古兰若,班荆多娑婆。
上方秋杪集,中秋白云多。
野果被清露,石竹缘长坡。
搔首徒延伫,怀人独行歌。
陈王布金地,蟋蟀鸣寒莎。
淡然释氏子,白首心匪他。
为予别三杰,玉石了不讹。
香坂有芳蕙,平池有高荷。
二者岂不美,如此日夕何。
这首元代卢琦的诗《至治辛酉九日与用平上人纯仁茂才游西山福清寺有感》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赏景、怀人思古的画面。诗人感叹时光匆匆,芳月已晚,赏心之事却未能及时实现,于是决定采摘南山的秋菊,手持藜杖漫步古寺,与友人席地而坐,享受宁静的时光。他们欣赏着中秋时节的白云,周围是野果挂满清露,石竹点缀山坡的美景。
诗人感慨万分,想起陈王曹植的豪情与寒莎中的蟋蟀声,不禁吟唱起怀人的歌曲。他以佛教徒的淡然心境,表达对友情的珍视,称道上人和朋友如玉如石,品质无暇。他还赞美了香坂的芳蕙和平池的高荷,然而这些美景也无法抵消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日常生活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闲适与忧虑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风貌。
清泉百丈飞幽壑,茅屋人家隔丛薄。
白云在水树在空,漠漠晴烟下寥廓。
断鸿几点去无迹,黄叶一林寒欲落。
斜阳何处认前村,隐见危桥傍山郭。
先生画笔冠当代,八尺生绡气磅礴。
不须平远袭倪黄,能以清空见镵削。
秋窗对此足清胜,瑟瑟轻寒生绣箔。
掩图不敢挂虚堂,恐有红尘一分著。
杜鹃唤春归,和风吹芳芷。
何堪对斯景,把酒送吾子。
分手即天涯,惜此须臾晷。
别绪如茧丝,柔情似潭水。
离怀寄孤鸿,相思托双鲤。
征途勉加餐,努力拾青紫。
上慰高堂亲,下酬贤伯氏。
君行既雅醇,君才复俊美。
但保金石心,豪门勿投趾。
桃李易凋残,松柏岂朝萎。
行矣勿悲嗟,风云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