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春风晓,莺啼不暂停。
纱窗小儿女,学得两三声。
绿树春风晓,莺啼不暂停。
纱窗小儿女,学得两三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
首句“绿树春风晓”,以“绿树”和“春风”勾勒出春天早晨的生机勃勃,绿色的树木在春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生动,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里的“晓”字不仅点明了时间,也暗示了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和可能。
次句“莺啼不暂停”,紧承上句,将视线聚焦于鸟儿的鸣叫。黄莺的啼鸣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不时地在空中回荡,为这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黄莺以情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后两句“纱窗小儿女,学得两三声”,将视角转向室内,描绘了一群小女孩在纱窗前模仿黄莺的叫声。她们天真烂漫,学着鸟儿的啼鸣,或许是为了娱乐,或许是对大自然的模仿充满好奇。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儿童的纯真与活泼,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和谐的关系。通过小女孩学鸟叫这一行为,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成功地捕捉到了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生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漠漠花落尽,翳翳叶生初。
每日领童仆,荷锄仍决渠。
刬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枯。
小树低数尺,大树长丈馀。
封植来几时,高下随扶疏。
养树既如此,养民亦何殊。
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
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
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
移此为郡政,庶几氓俗苏。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