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绪传妫水,高风似太丘。
萱堂鱼跃雪,兰砌鹗横秋。
杖屦疏金谷,莺花冷玉舟。
行看紫鸾纸,告第贲松楸。
远绪传妫水,高风似太丘。
萱堂鱼跃雪,兰砌鹗横秋。
杖屦疏金谷,莺花冷玉舟。
行看紫鸾纸,告第贲松楸。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杨万里的一首挽词,用于悼念逝者。全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对偶,以表达作者对故人的哀思。
"远绪传妫水,高风似太丘。" 这两句以壮丽的山水景色开篇,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气势磅礴的氛围。其中“远绪”指的是连绵不绝的水流,“妫水”则是古代地名,而“高风似太丘”则形容一种崇高而雄伟的情景。
"萱堂鱼跃雪,兰砌鹗横秋。" 这两句继续描写自然景观,但景物更显奇特。“萱堂”可能指的是一处草木丛生的居所,“鱼跃雪”则形象地表达了水中生物的活力和冬日的清冷;“兰砌”意指用兰花堆砌的小山,"鹗横秋"则描绘出鸟儿在秋天自由飞翔的景象。
"杖屦疏金谷,莺花冷玉舟。" 这两句中,“杖屦”是古代行走时使用的手杖,而“疏金谷”可能指的是一处隐蔽而幽深的地方;“莺花”是一种草本植物,“冷玉舟”则形容一种洁净无暇、清凉如玉的船只。
"行看紫鸾纸,告第贲松楸。" 最后两句中,“紫鸾纸”可能是指用来写字的高级纸张,而“告第”则是一种告别之意;“贲松楸”则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祝愿,希望他们安息。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和哀思,表现出了词人深切的情感和超凡脱俗的艺术追求。
风雅久沦落,哇淫肆自陈。
波澜嗟已靡,汗漫□无津。
纷葩混仙蕊,谁可识清真。
先生李郑辈,□态非拟伦。
后生不识事,愈非句愈珍。
至今桐庐水,相与流清新。
蝉联十一世,奕叶扶阳春。
十年问御史,邂逅章江滨。
自惭无所有,衰叹徒欣欣。
樽酒发狂笑,微言入典坟。
稍稍窥绪馀,每每露经纶。
因知相有术,源委本清淳。
银屏梦觉。渐浅黄嫩绿,一声莺小。
细雨轻尘,建章初闭东风悄。依然千树长安道。
翠云锁、玉窗深窈。断桥人、空倚斜阳,带旧愁多少。
还是清明过了。任烟缕露条,碧纤青袅。
恨隔天涯,几回惆怅苏堤晓。飞花满地谁为扫。
甚薄幸、随波缥缈。纵啼鹃、不唤春归,人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