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二》
《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二》全文
宋 / 方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黄昏疏影横斜月,说似诗人仔细看。

藓树卧龙鳞甲老,霜桥立马骨毛寒。

共寻雪句心犹苦,只嚼冰须齿亦酸。

涪老未为知己在,水仙毕竟弟兄难。

(0)
翻译
黄昏时分稀疏的影子横斜映照着月光,诗人啊,请你仔细地欣赏。
苔藓覆盖的树木如同老龙的鳞片斑驳,霜冻的桥上马儿屹立,鬃毛上挂着寒意。
我们一同寻找雪景的诗句,心中却满是苦涩,咀嚼冰冷的冰须,连牙齿都感到酸楚。
虽然涪陵老人未必能理解我,但水仙花毕竟难以成为我们之间的亲密伙伴。
注释
黄昏:傍晚。
疏影:稀疏的影子。
横斜:倾斜交错。
月:月亮。
藓树:长满苔藓的树。
卧龙:形容树干曲折像龙。
鳞甲:比喻树皮的纹理。
霜桥:结霜的桥。
立马:骑在马上。
雪句:描绘雪景的诗句。
心犹苦:内心仍感苦涩。
冰须:冰凌状的须发。
齿亦酸:牙齿也感到酸痛。
涪老:指某位诗人或朋友。
知己:了解并欣赏的人。
水仙:可能象征纯洁或难以亲近。
弟兄难:难以成为亲密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名为《约刘良叔观苔梅(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独特情怀和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黄昏疏影横斜月,说似诗人仔细看。"

这两句通过黄昏时分的疏朗树影与斜倚的月亮,传达了诗人细致观察自然之美的态度。这里的“说似”表明诗人的感慨和对景物的深刻理解。

"藓树卧龙鳞甲老,霜桥立马骨毛寒。"

藓树即覆盖着苔藓的古树,被比喻为卧龙,形象地描绘出树龄悠久、岁月沧桑之感。霜桥则是冬日积霜后的桥面,立马形象传递了寒冷和静谧的氛围。

"共寻雪句心犹苦,只嚼冰须齿亦酸。"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在严寒中寻找诗意,内心仍旧感到苦楚。而“只嚼冰须”则形象地描写了他们为了寻求灵感而忍受的极端环境,即便是嚼咐着冰冷之物,也只能感受到齿间的酸涩。

"涪老未为知己在,水仙毕竟弟兄难。"

这两句诗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在这里,“涪老”指的是不解风月、不识诗书的人,而“水仙”则是美好而难以寻得的知己。诗人表达了对于真正知音之人的渴求,以及这种关系的稀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操和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这个过程中,诗人不仅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而且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知音难求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方岳

方岳
朝代:宋   字:巨山   号:秋崖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生辰:1199~1262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