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优诏下明光,拜赐蠲租喜欲狂。
岂意春农归浩荡,遂令生事转凄凉。
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
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
去年优诏下明光,拜赐蠲租喜欲狂。
岂意春农归浩荡,遂令生事转凄凉。
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
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
这首诗名为《感雨二首(其二)》,是明代诗人黄佐所作。通过“感雨”这一主题,诗人表达了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去年优诏下明光,拜赐蠲租喜欲狂”,描绘了去年朝廷颁布恩惠诏书,减免赋税的情景,百姓因此欣喜若狂。这里运用了“优诏”、“蠲租”等词语,展现了朝廷对百姓的关怀与恩泽。
颔联“岂意春农归浩荡,遂令生事转凄凉”,转折突兀,表达了对时局变化的意外和无奈。原本期待的春天农事却变得混乱不堪,生活反而陷入了凄凉之中。这一联通过“春农归浩荡”与“生事转凄凉”的对比,揭示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颈联“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诗人转而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即使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仍能守护着心中的松菊(象征高洁品格),在琴书中找到慰藉,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尾联“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诗人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现实,看到了百姓的哀伤与社会的沉沦。他虽身处困境,但并未失去对国家和君王的责任感,表达了希望以诗歌的形式,向君王传达民间疾苦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伐棘何所山之巅,秋风颾颾刺子丹。
折根破柢坚且顽,斸夫趦趄汗污颜。
攒锋束芒趋道还,{上艹下左禾右享}之森森缭长藩。
暮冬号风雪暗天,漏寒不鸣守犬眠。
主人堂上多金钱,东陵暴客来窥垣。
举手触锋身陨颠,千矛万戟争后先。
襟袖结裂不可揎,蹠破指伤流血殷。
神离气沮走蹁跹,数尺之墙弗复攀。
索头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师连七年。
木波马领沙填填,气脉不绝如喉咽。
官军虎怒思吼轩,强弩一发山河穿。
将不叶谋空即安,翫养小丑成凶颠。
推刍挽粟徒喧喧,边臣无心靖国艰,为余讽此伐棘篇。
天地产众材,任材谓之智。
栋桷与楹杙,小大无有弃。
方者以矩度,圆者中规制。
嗟尔木之瘿,何异肉有赘。
生成拥肿姿,赋象难取类。
櫽括所不施,钩绳为尔废。
大匠睨而往,恻然乃有意。
孰非造化功,而终配不器。
刳剔虚其中,朱漆为之伪。
斟浆挹酒醴,施用惟其利。
犠象非不珍,金罍岂不贵。
设之于楹阶,十目肯注视。
幸因左右容,反见为奇异。
人之于才性,夫岂远于是。
性虽有不善,在教之揉励。
才亡不可用,由上所措置。
饰陋就其长,皆得为良士。
执一以废百,众功何由备。
是惟圣人心,能通天下志。
生居万山中,二年依泽国。
偶於僧曹暇,聊欲访禅默。
再拜神女祠,劈山定何术。
上有琳公岩,作论期破惑。
只今澄潭中,异影眩莫执。
宗源人幽窈,峨眉如可及。
吾闻大地下,出没水中日。
胡为二魶鱼,欲旭犹未得。
变化乘云雷,寻能系不食。
山深风窍号,天寒日车急。
寄语龙宫君,安隐藏故穴。
近来托怪多,勿遣容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