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旋开铁锁粲星桥。
快灯市、客相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
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
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
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
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旋开铁锁粲星桥。
快灯市、客相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
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元宵节(即春节后的第十五天,传统上为中国的灯节)的夜晚景象。开篇“梅妆堪点额,觉残雪、未全消”写出了初春时节,梅花似妆点缀在脸上,而冬日的残雪尚未完全融化。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发的氛围。紧接着“忽春递南枝,小窗明透,渐褪寒骄”则是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南方的枝头上展现,小窗透亮,冬日的寒气逐渐消退。
诗中随后写道:“天公似怜人意,便挽回、和气做元宵。”这里用“天公”指代春天之神,似乎在怜悯人的心意,将温暖的气息收回,以迎接这美好夜晚。接着,“太守公家事了,何妨银烛高烧。”则是在说地方官员的公务处理完毕,家中无忧,可以尽情享受元宵之夜的欢乐。
“旋开铁锁粲星桥”描绘了一幅解锁放歌、星光璀璨的画面,而“快灯市、客相邀”则是人们在这美好夜晚中,聚首赏灯,情谊相邀。紧接着,“且同乐时平,唱弹弦索,对舞纤腰。”诗人鼓励大家共享这平和的欢乐时光,聆听着歌声琴瑟,与之对舞,以尽情享受这一刻。
“传柑记陪佳宴,待说来、须更换金貂。”这里的“传柑”指的是在席间互传橘子以示友爱,而“记陪佳宴”则是记录这美好宴席。此句暗示了诗人对这一夜晚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更美好时光的渴望。
最后,“只恐出关人早,鸡鸣又报趣朝。”表达了一种担忧,即担心那些即将离开的人可能会错过这美好的元宵夜晚,因为天色已快亮了,鸡鸣声中也预示着白昼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灯节之夜的描绘,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发、人间烟火气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风吹败叶,冷翠乱烟,脉脉素云天暮。
闷倚阑干,难遣别时心绪。记花前、携手当年路。
剩岑寂、深苔曲径,怕寻旧日游处。秉烛情何许。
叹锦箧空留,断肠诗句。待展云笺,独自懒吟愁赋。
向孤灯、憔悴浑无语。
听院外、声声蟋蟀,伴离人清苦。
瑶阶怅望多时,见月上林梢,绣帘轻护。
是谁又遣,琼花来自,玉塘深处。
胆瓶重拂拭,奈前度、仙云留不住。
问昨夜、独立瑶池,可有别情离绪。
小园弱柳萧疏,弄万种柔情,共人凝伫。
渐秋深也,袖寒娇褪,翠消红误。
西风吹不断,怕艳魄、凋零和恨去。
剩白石、惜到红衣,冷吟秀句。
涂香晕色,腻粉团酥,产瑶池仙境。
梅风乍拂,看六出、差与雪花相近。
晶盘贮水,常伴得、玉纤清润。
笑绮窗、对此同心,也算合欢蠲忿。
朝凉恰好梳头,称蝉翼轻分,斜压云鬓。
菱花月满,钗朵重、不减旧时丰韵。
多情蛱蝶,又栩栩、飞来相并。
误几回、梦醒纱橱,寻遍小屏山枕。
记得深闺邀女伴,相逢又早初春。
愔愔小语伴黄昏。茶烟青绕榻,帘影绿于云。
行向花阴同觅句,擘笺细写回文。
最怜小妹太憨生。戏拈双蛱蝶,替样画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