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铄仙翁杖履春,童颜鹤发总精神。
年华七秩衣冠古,词藻千篇笔墨新。
花发鲤庭添秀色,月名马帐住吟身。
昌黎山斗群瞻仰,岂在功名论屈伸。
矍铄仙翁杖履春,童颜鹤发总精神。
年华七秩衣冠古,词藻千篇笔墨新。
花发鲤庭添秀色,月名马帐住吟身。
昌黎山斗群瞻仰,岂在功名论屈伸。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形象生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矍铄仙翁杖履春,童颜鹤发总精神",开篇即以“矍铄”形容老者的健朗,以“仙翁”喻其超凡脱俗,手持拐杖,脚踏春光,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神采奕奕,如同仙人一般。接着,“年华七秩衣冠古,词藻千篇笔墨新”,赞美老者虽已年届七旬,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衣着和传统,而其文思敏捷,才情横溢,笔下生花,作品层出不穷,展现出不减当年的创作力。
"花发鲤庭添秀色,月名马帐住吟身",进一步描绘了老者的生活环境与情趣。家中花开满堂,增添了几分雅致与生机;夜晚,明月当空,老者在马帐中吟诗作对,享受着诗意盎然的夜生活。"昌黎山斗群瞻仰,岂在功名论屈伸",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老者的敬仰之情,认为其德高望重,学问深厚,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成就,更在道德品质上为后辈树立了榜样,其影响力远非功名利禄所能衡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的外貌、生活场景及精神风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老者的崇高敬意和赞美之情。
四十踰四髭始黄,手持汉节临大荒。
舆疾归来皮骨在,两鬓尚作青丝光。
俛仰行年四十九,万里南驰复西走。
斑斑颔下点吴霜,犹可芟夷诳宾友。
屈指如今又十年,两年惫卧秋风前。
人生血气能几许,不待览镜知皤然。
长安后辈轻前辈,百方染药千金卖。
烦撋包裹夜不眠,无奈露头出光怪。
病翁高卧门长扃,垂雪毵毵骨更清。
儿童不作居士唤,唤作堂中老寿星。
万象当楼黼绣张,阑干一士立苍茫。
云堆不动山深碧,星出无多月淡黄。
宿鸟尽时犹数点,归鸿惊处更斜行。
松陵政有鲈鱼上,安得长竿坐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