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阐仄径各苍苔,废苑馀香蝶自来。
古月曾窥人按舞,残花苦劝客衔杯。
钟声半夜繁华尽,霸气千年剑士哀。
游骑不须频踯躅,更无野鹿上荒台。
石阐仄径各苍苔,废苑馀香蝶自来。
古月曾窥人按舞,残花苦劝客衔杯。
钟声半夜繁华尽,霸气千年剑士哀。
游骑不须频踯躅,更无野鹿上荒台。
这首《姑苏怀古》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遗迹与深沉的怀古之情。
首联“石闚仄径各苍苔,废苑馀香蝶自来”,以苍苔覆盖的狭窄小径和废弃苑囿中残留的香气吸引蝴蝶自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颔联“古月曾窥人按舞,残花苦劝客衔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和残花赋予情感,月亮曾经见证过人们在古地翩翩起舞的场景,而残花则似乎在殷勤地邀请过客举杯畅饮,进一步深化了对往昔繁华与欢乐的怀念。
颈联“钟声半夜繁华尽,霸气千年剑士哀”,通过深夜钟声的响起,象征着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去,而千年后的剑士(可能暗指英雄或豪杰)仍在哀叹,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末路的同情。
尾联“游骑不须频踯躅,更无野鹿上荒台”,劝慰游人不必过于留恋或感伤,因为荒废的台台已不再有野鹿登临,寓意着历史的痕迹终将被时间抹去,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向前看。
整首诗通过对苏州古城遗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朴臣用笔如用铁,刀槊飒飒秋风哀。
千壑万壑落眼底,真气盘郁孤云开。
吾家江南有老屋,青山四壁森为排。
草树摇落石骨瘦,阴寒逼础生莓苔。
十年潦倒不归去,仆仆打帽堆黄埃。
君家亦在黄山下,云气出入庭阴隈。
坐对溪山置笔砚,定知真稿非凡胎。
读君此画三叹息,便欲长歌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