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议狱诗·其七》
《议狱诗·其七》全文
明 / 皇甫汸   形式: 古风

末路速多讼,民生滋不辰。

菲屦岂徒象,赭衣应勿纯。

谁谓九人髽,胜彼一人巾。

史迁懋文学,鬻拳济忠钦。

嗟哉方下吏,司鸣遂无晨。

洁身宝琬琰,慎俾就煨尘。

(0)
鉴赏

这首诗《议狱诗(其七)》由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问题与道德困境。

首句“末路速多讼,民生滋不辰”,描绘了在社会末世,诉讼案件激增,百姓生活日益艰难的景象。接着,“菲屦岂徒象,赭衣应勿纯”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法律制度的不公与混乱,即使是最低微的鞋履也难以避免象征性的不平等,而穿着赭色囚服的人们,其冤屈与无辜不应被忽视。

“谁谓九人髽,胜彼一人巾”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正义的缺失。九人髽是古代丧葬仪式中的一种头饰,此处比喻正义的力量;一人巾则是对个体权利的象征。诗人以此表达对正义被少数人掌控,而多数无辜者遭受不公的批判。

“史迁懋文学,鬻拳济忠钦”引用历史典故,赞扬司马迁的文学成就和鬻拳为忠义而牺牲的行为,同时也暗含对当代官员道德品质的期待与批评。史迁,即司马迁,汉代著名史学家;鬻拳,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因忠于国君而被杀。

最后,“嗟哉方下吏,司鸣遂无晨”表达了对当下官僚阶层的失望与谴责。司鸣,古代官府中负责报时的官员,此处比喻官员应当尽职尽责,但现实却是“无晨”,即没有公正与光明。

“洁身宝琬琰,慎俾就煨尘”则是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呼吁,希望人们能够保持高尚的品德,即使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也要坚守自我,不被污浊所侵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司法不公与道德沦丧,以及诗人对于社会正义与个人道德的深切忧虑。

作者介绍
皇甫汸

皇甫汸
朝代:明

(1497—1582)明苏州长洲人,字子循,号百泉。皇甫录第三子。嘉靖八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至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好声色狎游。工诗,尤精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 
猜你喜欢

辞众偈

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

(0)

溪边

溪边得微径,陟险穷层巅。

上有巢居人,志隐忘岁年。

心静语言寡,道在精神全。

终身愿相依,愧我无宿缘。

明朝下山去,怅望空云烟。

(0)

偈颂五十一首·其九

三世诸佛不知有,覆水难收。

狸奴白牯却知有,头上安头。白日西沈,黄河北流。

推倒门前案山子,从教坐地看扬州。

(0)

书林十景·其四南山修竹

携锄凿破南山云,种来修竹凌青冥。

参天引风挺苍玉,匝地印月筛黄金。

清瘦何妨惟却俗,净扫胸中尘万斛。

何当裁制十二筒,吹作来仪凤凰曲。

(0)

秋日西湖闲泛

雨洗千峰晓,波涵万顷秋。

菱花开古镜,莲叶度轻舟。

思远人谁识,身闲世不收。

望中时得句,倚棹杂吴讴。

(0)

老人村

绿树合来无路入,青烟起处有人居。

衣冠从俗语言朴,礼乐相忘机巧疏。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