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西天竺,视如乾闼城。
而谁于卉物,南东强借称。
四维缺匪宜,朱穗百八盈。
俨从兜罗手,飞来證无生。
北亦有天竺,吾今正其名。
是地秋尝雪,渥丹积素擎。
丛益滋其繁,叶不改其青。
隐笑南方暄,耐寒孰不能。
佛说西天竺,视如乾闼城。
而谁于卉物,南东强借称。
四维缺匪宜,朱穗百八盈。
俨从兜罗手,飞来證无生。
北亦有天竺,吾今正其名。
是地秋尝雪,渥丹积素擎。
丛益滋其繁,叶不改其青。
隐笑南方暄,耐寒孰不能。
这首诗描绘了北天竺地区的独特景观和植物种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与赞美。诗中提到的“北天竺”与“南天竺”对比,强调了两地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植被生长上的差异。
首先,诗中描述了北天竺地区秋季时分的景象,虽然有雪降,但土地上却积满了红色的花朵,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力。这些花朵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繁盛,叶片保持青翠,显示出植物适应极端环境的能力。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南方的温暖气候,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其次,诗中特别提到了一些奇特的植物种类,如“朱穗”、“倒生绝壁”的植物,以及“玫瑰靺鞨其色”的花朵,这些都体现了北天竺地区植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这些植物不仅形态各异,颜色丰富,还具有特殊的生长习性,如倒生在峭壁上,这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增加了北天竺植物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最后,诗中引用了古代医学家神农、岐伯的名字,以及历史人物郭璞、陆佃夫的名字,暗示了这些植物可能具有药用价值或在古代医学中有一定的地位。同时,通过询问蒙古人无法列举出这些植物的名字,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植物的独特性和稀有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北天竺地区独特自然景观和植物种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去蜀游东吴,举头望赤霄。
君之门九重,觚棱郁岧峣。
是中盛文物,簪笔立汉朝。
规摹觉地雄,气象知天高。
计其所从客,皆是夔与皋。
平生闻张公,磊落一世豪。
示我水调歌,奴仆可命骚。
尚想挥翰时,淋漓宫锦袍。
问子何归来,远指万里桥。
答云怀乔木,聊复访衡茅。
未嗟功名忤,非惮道路劳。
不见廊庙具,乃对簿领曹。
明年买扁舟,鼓枻出下牢。
西府有故人,亦应遣弓招。
胜地开杰观,大川壮重关。
使者领我来,共此须臾閒。
玉节照绿野,银瓶落青纶。
酒酣望八极,气豪吞百蛮。
俯窥二江水,远指三峨山。
遂令苍茫外,尽在顾盻间。
崔嵬凌云寺,缭绕含风湾。
洲渚递隐见,烟霞渺斓斑。
静看浮鸥没,坐数昏鸦还。
作者必磊落,后来莫能攀。
不减鹳鹊楼,可想熊豹颜。
下有安乐园,惜哉半荆菅。
谁其为起废,叹息岁方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