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
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叔夜青山肯长往,不应石髓化山坚。
君会箨龙才小发,恐君心未老伊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和洛笋小发》。诗中,诗人以嵇康(字叔夜)自比,表达了对洛河竹笋刚刚破土而出时的欣赏与感慨。他暗示自己虽然年岁渐长,但心志犹未如叔夜般坚定,仍然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不应石髓化山坚"一句,借石髓传说中的变化,寓意自己不愿过于固执,希望保持灵活的心态。"君会箨龙才小发"则直接描绘了洛笋初生的景象,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洛笋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青春活力的向往。
西山学采薇,东坡学煮羹。
昔在建城市,岂复衣冠情。
朋友日已疏,止接盲赵生。
啬智徇所安,元气赖以存。
时於星寂中,稍护乱与昏。
河流发九地,欲挽升天门。
枉用十年力,仅余一灯温。
老病竟未除,惊呼欲狂奔。
何日新雨余,得就季主论。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左鼠右柳}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
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髣。
王孙处深谷,小若儿在襁。
超腾避弹射,将中还复枉。
一朝受羁绁,冠带相宾飨。
愚死智亦擒,临食抵吾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