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
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
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
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
骚留日月悬,骚没古今覆。
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
是以君子心,时开大雅目。
流涕想其人,痛饮安能读。
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
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
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
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
骚留日月悬,骚没古今覆。
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
是以君子心,时开大雅目。
流涕想其人,痛饮安能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集雅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主题围绕着屈原及其作品《离骚》展开。诗中表达了对屈原深沉的敬仰与哀思,以及对《离骚》这一伟大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博闻强志者,此惟天地腹。国人莫我知,乃以骚当哭。”通过对比博学多闻之人与屈原的境遇,强调了屈原在当时社会的孤独与不被理解。接着,“谁解泽丘弦,仍取嶰溪竹。流悲二千年,尽染灵均牍。”进一步描绘了屈原作品《离骚》的深远影响,即使过了两千年,其精神与情感依然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后半部分“骚留日月悬,骚没古今覆。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则通过“日月悬”、“古今覆”等形象,展现了《离骚》如同永恒的日月,跨越时空,影响着无数后世之人。同时,诗人也借“孤臣抆泪吟,放子闻声蹙”表达自己对屈原遭遇的同情与共鸣。
最后,“是以君子心,时开大雅目。流涕想其人,痛饮安能读。”诗人以君子自许,表示自己在阅读《离骚》时,不仅流露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更在内心深处开启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与视野。整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赞美与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先贤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