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简易是吾师,自有家风更问谁。
不是妙年狂气歇,可能从我独无疑。
和平简易是吾师,自有家风更问谁。
不是妙年狂气歇,可能从我独无疑。
这首诗《赠别杨至游三首(其二)》由宋代诗人陈渊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首句“和平简易是吾师”,诗人以“和平简易”作为人生的导师,强调了生活中的平和与简单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表达,也暗含着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次句“自有家风更问谁”,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家庭的传统和风气,无需再向他人寻求指导或认可。这里体现了对家族文化的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往往深受家庭影响。
第三句“不是妙年狂气歇”,表明诗人并非年轻时的轻狂已消逝,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更加成熟稳重。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个人成长的过程,也蕴含着对人生阶段变化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可能从我独无疑”,则表达了诗人自信的态度,认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无需他人的质疑或否定,因为内心已有坚定的信念。这既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对独立思考和自我决定权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家庭、成长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
霜绡数幅八月天,綵龙引凤堂堂然。
小载萧仙穆公女,随仙上归玉京去。
仙路迢遥烟几重,女衣清净云三素。
胡髯毵珊云髻光,翠蕤皎洁琼华凉。
露痕烟迹渍红貌,疑别秦宫初断肠。
此天每在西北上,紫霄洞客晓烟望。
促促生有涯,营营意无限。
无限意未申,有涯生已晚。
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老如影随人,时若车下坂。
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远。
凉风日萧条,亲戚长在眼。
多忧知无奈,圣贤莫能免。
客鸟投本枝,生生复深浅。
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
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我乡路三千,百里一主人。
一宿独何恋,何况旧乡邻。
牢落岁华晏,相怜客中贫。
迎霜君衣煖,与我同一身。
谁在天日下,此生能不勤。
青萍寄流水,安得长相亲。
明发更远道,山河重苦辛。
朝出羽林宫,入参云台议。
独请万里行,不奏和亲事。
君王重年少,深纳开边利。
宝马雕玉鞍,一朝从万骑。
煌煌都门外,祖帐光七贵。
歌钟乐行军,云物惨别地。
箫笳整部曲,幢盖动郊次。
临风亲戚怀,满袖儿女泪。
行行复何赠,长剑报恩字。